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怎么可以错过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什么关系?
1、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什么关系?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最大的国立科研机构,级别,是正部级,可以把它和教育部、财政部之类的相并列建国之后,中科院创办了一所学校,就当是生了一个儿子,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就如同,当年 国防科工委 领养了七个儿子一样 :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由中国科学院创办的唯一的高校,建校之初,地点是在北京,当时用这个校名绝对是实至名归。
1970 年代,因为种种历史和政治原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整体搬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从此就定居在合肥了文革结束,四人帮倒台后,1977年,恢复高考国务院和中科院决定,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实际上,从五十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就招收和培养过百名研究生,但一直没有成立一个固定的正式机构来统筹此事。
由于中国科学院招研究生最早,它最有资格承担此重任所以,国务院就委托中科院创办国内第一个研究生院因为中国科学院有自己的亲儿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所以,就没有另起炉灶新建的研究生院,就命名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地点在北京。
与此同时,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只有本科生但过了几年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己也建立了研究生院,于是,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到这个时候,实际上有了两个同名的研究生院,一个是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另一个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直属中国科学院,但它没有本科生,只有研究生,而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时就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
从计算机学科来说,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立的,后来被无偿划归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在计算所、软件所、自动化所、信工所、声学所等研究所的很多老师还是中国科大的兼职博导,李国杰院士和谭铁牛院士还分别兼任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首任院长和自动化系系主任。
到2000年时,因为种种原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改名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一方面,它在北京,直属中国科学院管辖,跟合肥中科大没多少实际瓜葛改名之后,关系清楚了,两家都舒服了但过了没多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觉得,这个名字还是不行,存在发展上的障碍。
由于它只有研究生,没有自己的本科生,所以它很难立足另外,它的校名,听起来总是名不正言不顺,既不属于教育部在册的高校系统,也不属于研究所,所以它享受不到教育部给予高校的许多优惠政策所以,它想把自己名字改成带有 XX大学 字样的。
像 中国地质大学 有 北京 和武汉 各一所, 中国石油大学 在山东 和北京 也各一所,于是有人提出方案,拟定改名字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但合肥方面是强烈抵制最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就只好折中,校名在2012年7月16日 改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 ,这是为了生存和发展,把自己纳入教育部的正统高校体系。
为了酝酿改名,才特意在北京的怀柔区修建了雁栖湖校区,2000年开始建设,怀柔雁栖湖校区现在是它最大的主校区 (另外三个校区分别是知春路北航附近的中关村校区,石景山区八宝山附近的玉泉路校区,以及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奥运村校区)。
至此,就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中国科学院原本有一个儿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今天,中国科学院有两个儿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和 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者是老字号的 985 超级名校之一,后者才刚进入高校系统,2014年才开始招本科生,要走的路还很长,任重道远。
上海科技大学经教育部批准于2013年9月30日正式成立,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研究型普通高等学校,并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校长是江泽民的长子——江绵恒同志,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也是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博导。
2、中科院下属有许多研究所,他们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什么关系?中科院听起来很厉害,给人的感觉是:你觉得它似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至少有四个门,有围墙,里面有好多栋楼房,然后每个楼里面有好多实验室,甚至还有家属区。
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样它的研究实体遍布全国各地的许多城市,京区的研究所占了总数的一半左右它的总部到是在北京或者,你其实可以这么看,它就像 中国工商银行 一样,全国各地的街道都有分行和支行,总部在北京,只不过 每个支行经营的业务不同罢了。
它下属的每一个研究所,都是它实体的一部分研究所,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经基本没有关系了跟中国科学院大学,倒是有点名义上的关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它们的主管部门都是中国科学院就像, 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它们的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门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征意义的爹,运营权还是在自己手里中科院的研究所怎么培养学生?首先,会在研究生楼学习一年的课程,然后第二年进实验室,进课题组全国各地大部分研究所的研一新生,会安排在北京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里面学习一年,然后研二回各自的研究所,相当于是代培,然后自己的研究所来买单。
还有一小部分研究所(主要是上海分院研究所),把研一新生安排在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代培一年,研二回自己的研究所还有极个别研究所,既不去北京,也不去合肥,例如西安光机所,它财大气粗,自己在自己的研究所里面盖教学楼,就在自己的研究所里给新生上一年课。
长春光机所以前也是在自己家里上课,从2013年起,长光所也选择来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代培一年在2013年之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怀柔区雁栖湖校区并没有竣工新生代培,来京的 (含本身在京的) 大部分研究所被安排在中关村校区,小部分安排在玉泉路校区,还有10个研究所安排在奥运村园区。
2013年起,除化学、生命、地学领域外所有来京的 (含本身在京的) 研究所,新生都安排在 怀柔雁栖湖校区,因为那边场地大还有化学、生命、地学和部分材料领域的研究所安排在玉泉路校区,2015年9月这些领域的研究所新生也会搬到雁栖湖,玉泉路专门留给本科生。
照这样讲,代培结束之后,中国科学院大学,岂不是人去楼空了?多浪费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中国科学院大学 (即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自己成立了17个院系(均以学院或系结尾),加上去年新成立的,目前一共是19个院系,它们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直属院系, 不属于任何研究所。
研究所新生代培完了要走人,而直属院系的学生,三年都一直在这里,直属院系及其学生才是常规意义上的大学院系和学生但是每个院系的学生很少,人数最多的院系不过100来人,人数最少的院系只有不到20人,大部分都不足30人,当然这些人全是研究生。
需要说明的是,代培期间,研究所的学生按建制,被暂编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直属院系里,代培结束后,直属院系就只剩它自己原有的学生了现在可以正面回答问题2了,研究所跟中国科学院大学 什么关系?中国科学院大学,从总体上负责所有研究所的招生事宜,并且相关科目也是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考研专业课阅卷也是它代劳。
当前,极个别研究所 (如中科院自动化所)的某些考试科目还是研究所自命题 或者 研究所和合肥中科大联合命题,但今后的趋势是会逐渐把命题权统一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手里除了负责统一招生外,中国科学院大学,还负责代培大部分新生一年,合肥中科大也会承担一小部分代培任务。
第三,所有研究所的硕士和博士,在读期间(一直到毕业),都是使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教务管理系统 (个人信息、电子档案、选课、成绩、提交毕业论文什么的),学籍均统一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来管理,名义上,他们都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学生,就连学生证都是中国科学院大学 统一印制 统一颁发,代培期间的一卡通也都是统一的。
第四,所有研究所的学生毕业时, 学位授予工作,均由中国科学院大学 完成,毕业证上写的是中国科学院XX研究所, 学位证上写的是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所的日常运营,跟中国科学院大学 无任何关系看,这就是研究所与它们两家的关系。
在中关村园区,在代培学生走了之后怎么办?中关村园区是出租给周边的研究所当公寓用,例如 计算所、自动化所、软件所、物理所、电子所、电工所、过程所、力学所、工程热物理所、声学所、国家纳米中心 等等,还有许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研究所的学生研二回所之后,就是住在中关村园区的公寓里,研究所支付房租费天文、地学、生命领域以及信息工程研究所、威电子研究所的学生在奥运村校区中关村园区、玉泉路园区、奥运村园区,无论硕士还是博士,都有两种房间格局——两人间和三人间,同一楼层内的房间格局都相同,但在房间格局为两人间的楼层内,每层楼的拐角处,总有一个三人间的大屋,虽住三个人,但按人均面积来算,和两人间是一样的。
而新竣工的雁栖湖校区是套间,每个套间里面有9个小房间和一个公用客厅,每个小房间里面住一个人,也就是相当于单人间,这个小单间的面积对了,所有的校区的所有的房间,现在都是有空调的三个旧校区,每个房间都是带独立的卫生间,有24小时冷水和定时热水,有饮水机。
住宿费是各自的研究所买单,学生不用操心,但水电费是要自己交的,冷水、中水和热水的价格不同,分开计算还有就是,中关村园区现在也有少数研一学生,三年都在中关村园区,只来自以下2个直属学院:管理学院的MBA、国际学院。
收取学费很高虽然中关村园区附近的研究所最多,但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行政机构和总部,却在玉泉路校区中关村校区只有几间非常小的办公室,每个办公室不到20平米都没有3、中科院到底有多少研究所?为什么有些研究所,后缀不叫”所“ ,而是叫 ”院“ 或者 ”中心“,有什么区别?。
中科院现在大约有 122 个研究所,其中北京有60多个,占了一半在这122个研究所里面,三分之二 的后缀都叫 "所" ,还有一部分叫 ”院“、”中心“、”台“、”站“ 、”园“ 只是叫法不同,级别是一样的。
举例:院: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一般来说,叫院的,规模都比较大,或者它下属有自己控股的子公司光电院仅一个部门就有四家控股子公司,而合肥物质研究院由若干个研究所、中心、一个工程院和一个分院组成。
重庆院,下设三个研究所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叫中心的,规模比 ”所“ 要小一点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
都是天文领域的研究机构站: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站的规模,比中心还要再小一点,而且名义上它算跟研究所同级,实际上它通常是某个研究所的一块”飞地“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这个没什么说的,大概它摆满了各种植物,像个公园,承担社会科普服务等职能。
实力可从招生规模上窥测:从招生规模来看,每年招硕士低于 50人的算小所,超过 50人就算大所,超过100人的为特级大所,超过300人的为超级大所4、中科院的研究所,补助有多少?研究所的生活怎样?硕士和博士的学制是几年?。
每个研究所给的补助不尽相同京区主要有两档:研一 900, 研一1200按 12个月发放,一般来说寒暑假照样发,但也有个别实验室寒暑假是要扣钱的举例,计算所研一900,除此之外,如果每个月都来实验室干活,再额外发900的绩效,如果这个月干得好,再额外发 2500 的奖金。
由于现在大部研一新生都在怀柔雁栖湖校区代培一年,只剩下基本的 900了自动化所研一 1400,他们的研究生部说,从2013年起,研一增加为 1700每月不过研二起,部分实验室的每月学生待遇也会在原有基础上扣除1000-1500元左右,上交给实验室.。
电工所,研一900 ,干不干活都一样,就是固定 900.半导体所,研一900.电子所,研一900.信工所, 研一900~2900(三室工程组2400,周末回所干活+500).微电子所,研一1200.软件所,研一900.
空间中心,研一1200空间应用中心,研一也是 1200.物理所,研一1300光电院,研一 1200成都光电所,研一900长春光机所,研一900遥感与数字地球所,研一 900声学所,好像是900国家纳米中心,研一 1280
纳米能源所,研一1280上海高等研究院,研一 1000沈阳计算所,研一900不知道其他研究所的补助情况京外的,如果来京参加代培,多数是坚守最低限的 900. 如果不来京的,发的更少,成都光电所 和 长春光机所,没来京之前,研一都是发700,来京之后,面子挂不住,才涨了 200。
博士的补助,直博和硕博连读是不同的硕博连读生,在转博前,拿的是硕士补助,转博后拿博士补助直博生一来就拿博士补助举例来说,电工所直博生博一每月 1500,以后逐年上涨,最终涨到三四千研二研三,京区各所的补助普遍涨到 2000以上(按12个月发放)。
这是因为,除了拿基本的 900或者1200 (这叫奖学金+助学金),还拿 ”助研津贴“和 ”饭补“ ,三样加起来,京区90%的研究所研二研三都超过2000. 研二和研三,每个月的补助,是一样的研究所的生活怎么样?研一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代培,还有个学校氛围,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校区里,网络有 ipv6 。
也有少量社团食堂比较贵研二回所之后,每天就跟上班时一样的们每个人有个工位,这边的”实验室“,其实可以叫办公室,就跟时装电视剧里面看到的办公室格局一模一样,每个人有个小隔间,桌子上有电脑办公室布局跟职工一样,上下班时间也跟职工同步。
回所之后,生活就略显单调了没有那么多业余生活目前,只有少量研究所开通了ipv6, 包括信工所、微电子所、上海有机化学所学制?硕士,长春光机所等个别研究所,无论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都是 2.5年制其他99%的研究所,无论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都是3年制。
博士,硕博连读和直博,均为 5年读完硕士,考博,是三年制需要指出的是,中科院并不怎么区别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他们每个月拿的补助一模一样,毕业论文要求一模一样,老师同等对待唯一的差别在于,专硕在代培期间,多学了几门必修课。
截至目前,无论硕士,还是博士,学费都能完全被奖学金抵消(除工商管理硕士MBA、金融工程硕士、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的所有专硕以及其他有特别要求的专业和培养方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