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dv(科学思维包括哪些内容)燃爆了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瞬间
第一场
2020年8月20日上午,黄海旺老师为我校教师带来《科学教育中科学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彭志红副校长主持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瞬间
第一场
2020年8月20日上午,黄海旺老师为我校教师带来《科学教育中科学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彭志红副校长主持。
专家介绍:
黄海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小学《科学》教材主编、“国培计划”小学科学学科专家,曾参与国家“十五”课题子课题“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研究与开发”、撰写和发表过《日本中学理科课程改革》《中日韩三国中学化学课程比较》等十余篇文章。
黄海旺老师指出,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他用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例子说明,科技发展是强国策略、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科学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黄海旺老师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科学教育的长期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并详细讲解了什么是科学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等问题,黄老师提出:“围绕科学概念进行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方法”。
讲座中,黄海旺老师还强调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必须仔细研读课标在科学教学中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同时,要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具有情境性讲座持续了近3个小时,通过黄老师详细的解读,全场教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思维的培养及策略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第二场
下午,董艳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微课:内涵、制作与应用》的讲座。
专家介绍:
董艳教授,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同时任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2009-)和科学教育研究院(2019-)副院长;澳洲悉尼大学教学研究所访问学者(2004);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2018-)研究领域包括:教育技术学、科学与技术教育、博物馆教育、研学旅行等。
具体内容包括:教师技术压力与教师能动性、STEM/STEAM教育、PBL项目化学习、21世纪学习力、学生反馈等主持教育部、北京市、我校等纵向课题和企事业单位合作横向课题若干项;发表国内外核心刊物论文60余篇。
出版教材1本,著作1本,译著2本
就如董教授所说,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当代教师在课堂教学手段中的运用与传统课堂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新颖有趣的PPT是在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课上吸引学生眼球和学生紧随老师思路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其实“微课”就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5—10分钟)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简而言之的概括说就是,“聚焦”(内容少、环节少、活动少)和“分享”(时间短、长度短、容量短)从心理学上讲,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有6分钟法则,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微课具备超越传统讲授效果的潜力董教授将微课制作的基本方法分为四种:一、摄制型微课,包括手机摄制、DV摄制。
二、录屏型微课,主要有CS屏幕录制三、软件合成型微课,有PPT制作微课、其他类型微课四、混合型微课,主要是指专业摄制微课董教授现场通过视频、图片、现场操作等方式,为大家演示了每种类型的使用方法,对教师们在之后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起了很大的帮助。
在座教师结合自己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及董教授的讲解展开了积极的提问在接下来的讲座中,董教授向大家提了一个问题“知识的传承和创新谁更重要?”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学已经不再是一字不差的传输理论知识就像顾明远先生讲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不断的疑问中寻找创新方法,从知到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生。
END
点击左侧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字丨张丽坤、陈熙媛摄影丨于丽璇、李雷、牟希雅排版丨崔宇审核丨井国萌、范心悦、刘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