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试模(科学试模六步法表格)居然可以这样
而模具的好坏需要通过试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试模工序对于注塑企业来讲非常重要。一、模具空运行测试,验证模具的动作1.模具低压下的开合模状况
模具的好坏,直接关系了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及成本,这一点我想大家不会有异议而模具的好坏需要通过试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试模工序对于注塑企业来讲非常重要国外试模的要求高,让我们来看看国外试模工作的八大内容。
一、模具空运行测试,验证模具的动作1. 模具低压下的开合模状况检查模具分快、中、慢各3次开合,在开合过程中有无异常声响,有无阻滞现象;模具开合动作顺畅,有无干涉发生2. 模具顶出系统的检查(低压下)顶出动作分快、中、慢各顶出3次,检查有无异常现象;
平面处的顶针(司筒)顶出后,是否会发生松脱或卡死;斜面顶针或司筒装置,是否加定位销(防止松动或转动);顶出系统(顶针或顶块)顶出时是否有异常响声以及振颤3. 模具复位的检查模具分快、中、慢速度各复位3次,观看是否能回到位(复位);。
复位后,斜顶针端面不高于模芯0.1mm或与模芯平齐;复位用限位咭掣接触是否良好;顶针顶出时是否与行位的动作发生干涉(滑块是否回到位);模具是否装有顶针复位装置(机械式)4. 行位(滑块)动作的检查模具按快、中、慢各3次开合模,观察行位动作是否顺畅;。
行位回位是否正常,与顶针是否发生干涉;行位定位是否牢靠;液压抽芯装置动作顺序先后情况;行位在空运行中有无拉伤、“卡死”现象二、型腔进胶平衡性的测试连续依次打5模,称量其重量;记录各模中每个产品的单件重量;。
减少注塑量,依次充满20%、50%、90%的样品各3模;称量并记录上述每个产品的重量;如果产品最大的重量与最小的重量差异小于2%的重量则可接受;若重量波动误差在2%以内,则表明型腔进胶平衡,否则进胶就不平衡;
如果是单型腔模,也要做进胶平衡性测试(观察实际走胶情况)三、保压时间(浇口冻结)时间的测试保压时间先设定为1秒时,每次成型3模产品;如表格所示,依次增加保压时间,减少冷却时间,使整个循环周期不变(一直到浇口冷冻封胶,产品重量不增加为止);。
如下图所示设定多个不同的保压时间,每次成型3模产品,称量指定型腔的产品重量,把数据依次记录在表格里;根据图表确定最佳保压时间。
系统地介绍了注塑模具设计的标准、原则及设计步骤与方法,并列举了大量实用、全面可靠的结构范例 主要内容包括:注塑模具设计制图标准,塑料、塑件和注塑机,注塑模具成型零件设计,注塑模具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注塑模具排气系统设计,注塑模具结构件设计,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热流道注塑模具设计,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注塑模具脱模系统设计,注塑模具导向定位系统设计,注塑模具材料选用等。
四、最佳锁模力的确定当保压切换位置/保压压力设为最佳时,锁模力设为最大锁模力的90%以内,成型3模,记录每模产品的重量;锁模力依次减少5Ton,每次成型3模,记录每模产品重量,直到产品重量突然变大,重量增加5%左右产品周边开始产生飞边时为止。
五、最佳冷却时间的确定方法
在注塑工艺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产品打饱后),估算冷却时间(初选一较长的冷却时间,使产品完全冷却),打3模产品,测量其尺寸;在下表中记录产品尺寸,观察胶件变形情况;产品冷却时间逐一减少1秒,打3模;减少冷却时间,直到产品开始出现变形,尺寸开始减小时为止;
每个冷却时间所注塑出的产品,应在胶件充分冷却后(约15分钟时间),才能测量其尺寸;确定最佳冷却时间的依据——考虑产品尺寸稳定性一般冷却时间的估算公式:经验冷却时间≥t(1 3t)……模温60℃以下;经验冷却时间≥1.5t(1 3t)……模温60℃以上;
(t表示成型品的最大肉厚)。论冷却时间的估算公式:
s=最短的冷却时间(s)t=塑件厚度(mm)α=材料的热扩散系数(c㎡/每秒)Tk=塑件的脱模温度Tm=模具温度( ℃)Tc=料筒温度( ℃)六、冷却水流动状况的测试使用压力表与流量表进行测量,把测量出的数据填入表中;
测量并记录冷却水管直径;根据冷却水温度,查出运动粘度;按如下公式计算出其雷诺数;雷诺数(Re)=3160×冷却水流量/冷却水直径× 运动粘度;冷却水的流动在紊流状态下,才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Re <2000为层流状态; Re >4000为紊流(湍流)状态; Re=2000~4000为过渡状态)。
七、模具冷却均匀性的测试用模温测量仪测量型芯、型腔各选10个点的温度,记录在下表中;各测量点得实际温度与平均值的差异应小于2℃,如果与平均值的差异超过2℃ ,则表明模具冷却效果不均,应改善冷却系统。
八、溶料的粘度分析,确定最佳的注塑速度记录液压油温度、溶料温度和模具温度;先设定好溶胶终止位置,只用一级射胶;将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设定为零,确定射胶起始位置后,逐步增加注射速度;调整注射速度填充到胶件的95%位置(观察是否有垫料,留5-10mm的垫胶量);
记录填充到胶件的95%位置时所达到的最高注射速度;将注射达到的最高注射速度和射胶峰值压力记录于“注射速度分析数据表”中;逐步降低注塑速度、增大射胶压力,观察并记录填充到胶件的95%位置时所对应的射胶峰值压力;
从曲线图中确定最佳的注射速度。
本文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