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和技术(关于科学和技术下列不正确的是)难以置信
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编号:616 试题名称:中国古代史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史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一、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2、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就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大运河的起讫地应该是A.北京到广州B.扬州至杭州C.北京至杭州D.杭州至广州3、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4、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枢密院5、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①承宣布政使司②提刑按察使司③奴儿干都司④都指挥使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春秋时期之所以能产生《孙子兵法》这样的军事著作的社会政治原因是A.诸侯争霸,战争频繁B.思想活跃,百家争鸣C.民族融合,相互学习D.变法改革,推行新政7、春秋时促使齐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是
A.“初税亩”B.“相地而衰征”C.“尽地力制教”D.“为田开阡陌封疆”8、我国铁制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始于A.夏朝晚期B.西周晚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9、关于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成书于春秋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状况B.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的技术水平C.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D.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10、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其主要标志是A.使用铁器和牛耕B.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C.井田制在各国瓦解D.各国进行了政治改革11、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完善法律机制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12、下列反映了城市商业繁荣的是
①柜坊②岁币③瓦子④机房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3、唐代实施的“纳绢代役”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共同原因是A.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C.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D.减轻了农民负担14、猛安谋克制与八旗制度的共同点是①少数民族首领创设②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③士兵的衣食均由国家供给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5、规定“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的军事制度是A.府兵制B.保甲制C.募兵制D.将兵法16、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B.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别智慧
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D.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7、美国学者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中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数量相当大,有许多大食人、波斯人、天竺人。
”形成这~状况的社会原因有①唐朝社会发展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②唐朝实行和平友好的开放政策③陆路、海路交通发达④有负责对外交往的广州十三行机构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8、清代著名学者赵翼所说“其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
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这部“信史”是指A.《汉书》B.《墨经》C.《史记》D.《春秋》19、两税法、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的演变反映出封建生产关系的趋势是A.由征收实物税转变为征收货币税
B.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C.由以人丁为主征税标准演变为按田亩征收D.阶级矛盾尖锐,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0、清朝官方组织编纂的最大一部丛书是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C.《四库全书》D.《天下郡国利病书》
21、历史上曾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武灭佛”的故事,造成佛教与世俗政权严重对立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传播危及儒学正统习俗B.佛教教义不符合中国传统习俗C.佛教与世俗政权争夺经济利益D.佛教成为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2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2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4、在我国甘肃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木简中记录了这座烽燧所用的兵器及其他驻屯军用品的数目,其中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对上述信息的认识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木简刻字B.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
C.木简上的文学应该是楷书D.木简仍是当时重要的书写载体25、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
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B.古代禅让制的影响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D.传统美德的影响二、材料分析题(第1、2题,每题15分;第3题20分;第4题10分;共60分)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资治通鉴》材料四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或耕豪民之四,见税什伍……”──《汉书·食货志》请回答:①简述材料一、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7分)②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弊端(2分)③虽然商鞅变法存在弊端并且曾遭遇过强烈的反对但还是成功了,试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6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征西伐,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守矣,上皆联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要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贞观政要》材料四:明朝人李贽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庾之主,未必不转谏为庾也”——李贽《史纲评要》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简要归纳隋亡的原因,并说明隋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5分)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4分)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④你同意李贽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4分)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
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二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材料三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
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
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四中国的发明创造也是引人注目地随着时间而起伏不定直到公元1450年左右,中国在技术上比欧洲更富于革新精神,也先进得多,甚至大大超过了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
中国的一系列发明包括运河闸门、铸铁、深钻技术、有效的牲口挽具、火药、风筝、磁罗盘、活字、瓷器、印刷(不算菲斯托斯圆盘)、船尾舵和独轮车接着,中国就不再富于革新精神——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对所论问题的共同认识是什么?(3分)②材料二中关于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的解释,你是否认同?(3分)③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上的共同认识是什么?你如何理解?(6分)④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
(8分)4、阅读下列材料: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到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引自《元文类》卷40请回答:①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2分)②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4分)。
③这一制度影响如何?(4分)三、论述题,第1、2题,每题15分;第3题,10分,共40分1、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写道:“秦朝是短促的朝代,但又是极重要的朝代;秦始皇是暴虐的皇帝,但又是对历史有巨大贡献的皇帝;秦是文化的摧残者,但在某些方面又是先进者。
”结合有关史实论证这一结论(15分)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①请写出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三项科技发明,并谈谈他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7分)②结合你所学的知识,简单谈谈造成中国在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8分)3、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我国采取了什么选官制度?它们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北 京 科 技 大 学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编号: 828 试题名称: 综合科技史
(共 1 页)适用专业: 科学技术史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一、判定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答Y,错误的答N,共40分,每小题2分)。
1、“吾爱吾师,然吾尤爱真理”是亚里斯多德的名言2、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圆球的地球概念3、科学成为一种独立的占主导地位的精神范型,是从古希腊开始的4、最早的冶铁技术是西亚的赫梯人发明的,年代约在公元前1500年。
5、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创立了“四体液说”6、希腊科学真正大发展不在希腊古典时期,而是在希腊化时期7、现代汉语中“科学”一词是日本首先翻译出来并引入中国的8、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关于运动的四个悖论直到今天尚未得到彻底的解答。
9、公元11世纪之前,欧洲的教育机构主要是教会学校10、公元5世纪初,印度的数学家创造了零的概念及其数学符号011、《诗经·七月》中的“七月流火”,描写的天文现象12、哈雷彗星最早为中国春秋时期的史籍所记载。
13、布鲁诺因大力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处火刑14、牛顿和莱布尼兹曾因微积分的发明权而陷入争论15、现代通行的转炉炼钢法是英国人贝塞麦发明的16、中国古籍明确记载的“勾三股四弦五”表明中国古代已经掌握了勾股定理。
17、1906年门捷列夫因元素周期表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8、爱因斯坦因“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奖19、中国东汉时的蔡伦最早发明了造纸技术20、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修理工瓦特受水蒸汽掀动壶盖的启发,最早发明了蒸汽机。
二、简答题(共60分,每小题10分)1、希腊神话的特点及其与科学产生的关系2、试述造纸技术的发明和西传3、试述十字军东征与欧洲学术复兴的关系4、试述现代地学革命的基本历程5、试述现代遗传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6、列举10项中国古代重要发明三、论述题(50分,二小题中任选其一,撰写约2000字的论文)1、试析科学与技术的关系2、评述“为科学而科学”这一观点以上试题均为网络下载,可能存在讹误且年份较久,目前题型和试题风格均可能发生变化,需要注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