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选择题)一看就会
②时间段考历史现象如果材料里呈现的不是具体的时间点而是某个时间段如某个朝代,某个世纪,某个历史时期的话,考察
②时间段考历史现象如果材料里呈现的不是具体的时间点而是某个时间段如某个朝代,某个世纪,某个历史时期的话,考察的通常是这个时间段的历史现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阶段特征这时根据材料所涉及的领域是政治还是经济还是文化还是什么,再结合复习阶段所学习掌握的阶段特征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了。
1.(2023全国乙卷24)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
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商业活动的衰退【解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表现在经济上就是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所以C正确ABD都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可以排除。
而且材料“树之以桑”“百亩之田”讲的本身就是农业生产1.(23海南1)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 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 D.地形地势的利用【解析】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表现在经济上就是以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包括铁犁牛耕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土地私有制为代表的生产关系的变革),C项政治制度的演进也是由B项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的,所以这题选B。
2.(2022江苏1)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纳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这一考证可以说明A.官僚政治的腐朽 。
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制度的变动 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春秋末年”,再结合材料内容是考“经济”领域,可知本题答案是选C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是其突出特征。
3.(2016全国I卷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汉代”,再结合材料内容是考“经济”领域,可知本题答案是选D。
因为汉代土地兼并严重,特别是东汉时期庄园制经济是其突出特征4.(23山东2)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
这种“风尚”反映了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 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 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东汉晚期”,再结合材料内容是考“政治”领域,可知本题答案是选A。
因为东汉后期政治上日益腐败混乱,一方面外戚宦官轮流干政,另一方面地方豪强世家兴起政治衰颓是其阶段特征5.(2023新课标2卷26)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
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解析】同样,根据材料中的“东汉后期”,再结合材料内容是考“政治”领域,可知本题答案是选B。
(再加上材料讲地方,联系东汉后期三国魏晋中央集权削弱这一阶段特征,进一步确定本题答案)6.(23湖南3)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 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解析】这题根据材料中的“南北朝”这个时间点,可以很快排除ABC,同时根据民族交融加强是南北朝的时空特征之一这一点,很容易确定本题答案为B。
7.(四省联考25)郡县制下的编户齐民政策,使国家得以控制为数众多的自耕小农,成为秦汉统一国家建立的基础至唐代中期,大土地所有制最终占据优势针对这种变化,此后历代为强化政权基础而采取的应对办法是A.保护地主利益 。
B.调整赋税对象 C.强化抑商政策 D.抑制豪强大族【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唐代中期”,加上材料内容属于“经济”领域,结合这一时期经济上的特征是赋税制度出现重大变革,可以很容易确定答案是B8.(2023湖北4)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
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年份政区数据户别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江南东路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宝元元年456431
3546260.4373505932387090.4059022611714990.160元丰元年4756773955370.4542800003775330.5749262252010860.178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解析】这题根据材料中的“宋代”这个时间点,再结合材料内容是考“经济”领域,可以很快确定本题答案为A因为宋代经济上政府控制较为放松,农业上不抑土地兼并是其突出特征(只有宋代不抑兼并)。
9.(2023全国甲卷26)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解析】这题根据材料中的“宋代”这个时间点,再结合材料内容“日常生活”是考“经济”领域,可以很快确定本题答案为B因为宋代经济上政府控制较为放松,商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其突出特征10.(2022天津3)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
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 D.封建等级不复存在
【解析】这题根据材料中的“宋代”这个时间点,再结合材料内容是考“社会”领域,可以很快确定本题答案为B因为宋代社会环境相对宽松,社会流动比较大是其突出特征11.(2016年海南卷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普。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俗(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清代”,加上材料内容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结合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特点之一是思想解放这一点,在CD两项中很容易选出C12.(2021江苏4)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力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
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 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明代中叶”,加上材料内容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结合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特点之一是思想解放这一点,很容易选出D,因为突破理学束缚就是思想解放的意思。
A错在“重心”;B错在质疑的是理学对于诗歌的束缚而不是程朱理学本身,更不用说理学的正统地位了;C错在材料讲的是观念而不是事实,即无法从材料中推导出来13.(2023全国乙卷28)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
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世纪70年代”,可知本题考的是实际上是晚清时期,加上材料内容属于经济领域,结合晚清时期经济领域的特点之一是半殖民地化(日益被卷入到世界市场),可以选出D因为材料的意思是中国茶叶价格由伦敦市场来决定,这种对列强的依附正是半殖民地化的表现。
14.(23山东7)1938年7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
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A.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B.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C.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38年”,可知本题是考抗战(抗战是民族民主革命),很容易选出C。
15.(2023湖北12)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
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3世纪”,加上材料内容属于“经济”领域,结合这一时期经济上的特征是
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可以很容易确定答案是C,即材料反映出当时庄园正在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16.(22全国乙卷33)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
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6世纪”,加上材料内容属于“文化”领域,可知考的是文艺复兴(核心是人文主义),轻松确定答案是A17.(22全国甲卷33) 表1。
表1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7—18世纪”,加上材料内容属于“经济”领域,可知考的是殖民扩张,轻松确定答案是CA错在“决定”;B错在“确立”(英国海上霸权确立于1756-1763年的英法七年战争);D错在不合史实(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珍妮纺纱机)。
1.(22全国甲卷34)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
这一系列变化表明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解析】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初”,加上材料内容属于“经济”领域,可知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轻松确定答案是A。
B错在“导致”这于绝对且这一时期工业化发展失业人口是呈减少的;C错在“蒸汽机”与材料中的“个人化、小型化”不合;D错在“依赖”这于绝对,且与材料内容刚好相反18.(23湖北13)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
“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 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
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 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世纪后期”,加上材料内容属于“经济”领域,结合这一时期经济上的特征是工业革命推动社会急剧变化,可以很容易确定答案是B19.(2021湖南高考14)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
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世纪后期”,加上材料内容属于“经济”领域,可知这题是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选D,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就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A错在大众化(科学期刊不是给大众看的);B错在材料未体现人类生活;C错在材料推不出科学院数量是否迅猛增加(材料第二句已经表明科学期刊与专业性学会的密切关系)。
20.(2021江苏15)图2是美国时评漫画家乌多·开普勒于1901年创作的漫画《下一个!》(图中有“美孚石油”字样)。该画作旨在揭示美国
图2 注:章鱼上面字:美孚石油A.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B.能源需求不断扩大C.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 D.权力制衡机制遭到破坏【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01年”,加上材料内容属于“经济”领域,可知这题是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选C,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就是垄断组织的出现与发展。
AB都错在与“美孚石油”公司无关(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企业,它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D错在材料不涉及政治体制。
21.(2021湖南高考16)20世纪60 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
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A.修改宪法无法阻挡 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 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解析】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80年代”,加上材料内容属于“政治”领域,可知这题考政治多极化之一的战后日本复兴,由于战后日本的特征就是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大国以后试图成为政治大国,所以这题可以很容易就知道答案选C。
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显性时间指的是题干中直接呈现的的时间,比如具体的朝代和年代等;隐性时间就是题干中虽然没有直接呈现,但是通过阅读题干信息能够获取的时间隐性时间能够获取是由于某些历史事物是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比如材料中出现工农红军那就意味着是在考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22.(2017全国I卷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这题陕甘宁边区就是隐性时间,因为陕甘宁边区成立于1937年9月6日,虽然正式撤销于1950年,但解放战争期间通常就不称陕甘宁边区而是称陕甘宁解放区或陕北解放区了,由于可以推断出这题是考抗日战争时期,那么就可以直接排除ACD,选出正确答案B了。
小知识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不同时期的称呼是不一样的,土地革命时期通常叫苏(维埃)区;抗日战争时期叫边区;解放战争时期叫解放区与之相对应的,人民军队土地革命时期叫红军;抗日战争时期叫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和之后叫解放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