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滴滴uber合并(滴滴与uber合并案)
由于各种“知情人士”的透露,一项本应在几天后公布的协议被提前曝光:Uber 答应将旗下的中国业务出售给最大的竞争对手滴滴出行。收购细节如下:1、
由于各种“知情人士”的透露,一项本应在几天后公布的协议被提前曝光:Uber 答应将旗下的中国业务出售给最大的竞争对手滴滴出行收购细节如下:1、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Uber 全球将持有滴滴 5.89% 的股权,相当于 17.7% 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 2.3% 的经济权益;2、优步中国将保持品牌和运营的独立性;
3、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 Uber 全球董事会Uber 创始人 Travis Kalanick 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8 月 1 日中午彭博社率先确认报道,使此前传闻已久的消息终被证实为何如此仓促?
皆因烧钱太多共同投资者们一直希望促成双方的停战协议,但滴滴、Uber 否认了过往的每则传闻回想一年半前的情景,当时 Uber 风头正盛的 CEO Travis Kalanick (以下简称 TK)向滴滴打车递出了橄榄枝,寻求合并的可能。
程维回忆,卡兰尼克在谈话末尾下了一道最后通牒:要么把你公司的 40% 卖给我,要么在与优步的战争中面临难堪的失败他感受到 TK 和他的团队难以掩饰的轻蔑神情,便一口回绝同样心高气傲的 TK 便选择与滴滴正面抗衡,也就有了后来惠及全民的补贴大战。
TK 在 2016 年 2 月接受路透社采访时透露, Uber 中国 2015 年亏损 10 亿美元今年 Uber 计划将中国业务扩张至一百座城市,这规模比去年翻一番如不设法制止,Uber 必然会砸进比 10 亿更多的钱。
滴滴更是明言去年烧钱花了 40 亿美元最近几个月,滴滴、Uber 再度通过融资募集数十亿美金但如此空前的资金规模也令双方明白,继续厮杀下去的下场只能是谁都讨不了好资本的推进固然重要,日渐饱和滞胀的出行市场或许才是双方止战的根本原因。
根据不同场合的官方数据显示,滴滴、优步最近一个月的日订单量合计接近 2000 万单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今年初的一份报告表明,国内专车市场已形成稳定格局,专车在数量上已超过出租车以补贴换用户、抢占市场份额的做法早已被公认为是一种虚假繁荣,若失去补贴,互联网改变出行习惯的立论可能也就不再成立。
剔除“份子钱”成本的专车是要比出租车便宜不少,可再如何通过算法调配、科学优化,也很难减免最基础的用车成本、人力成本每天只花几块钱打车通勤,即不符合常识也难以为继滴滴 Uber 近期也在回调价格、减少补贴,一旦回归正常供给的价格,2000 万的日订单量能够维持多久,可就难说。
就算不再补贴了,还是维持比出租车稍低的价格,两家公司此前烧掉的数十亿美金要如何挣回来?而习惯便宜的人们,能否接受打车平台为提升利润而再度提价?就算距离盈利还远,也得先止损斗争要结束了,合并也要谈了这既是资本逐利的命令,也是亟需止血的现实要求。
专车新规加速了合并的到来?几天前,许多 Uber 中国的员工还在为专车新规的出台,专车合法化而感到庆幸他们万万没想到,短短几天便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下面这张8 月 1 日晚上的截图显示,合并的消息公布不久,Uber 已经开始连夜裁员。
事实上,专车新规的到来也给双方合并的敲定送上临门一脚专车被承认合法了,这点很棒,可代价是专车也必须像出租车那般接受地方主管部门的审核与管理如车辆要满足安装 GPS 和应急报警装备、行驶里程不能超过 60 万千米等基本要求,然后拿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才能上路。
这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让滴滴、Uber 的各项成本直线上升同时,新规会筛掉相当部分不达标的车辆与司机,运力的流失也就等同于收入的流失新规还规定,平台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扰乱市场秩序前面已经提到,专车平台在低价策略下已经难以为继,再碰上新规实施,未来的经营压力可想而知。
合并会终止滴滴的全球化步伐?也不会合并案的结果是滴滴 Uber 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 占股滴滴 5.89%的股权,滴滴投给Uber 10 亿美元但未公布具体的占股(若按 Uber 680 亿美元的估值,10 亿美元只占 1.4%)。
已打入对方董事会的程维与 TK ,实际上并不能干预到对方的任何决策就目前阶段双方的声明来看,和谈部分仅限于中国市场Uber 出售中国业务意味着在中国市场认输,转而专注更辽阔的全球市场(尤其是已经宣布盈利的北美市场)。
但扫清后院、腾出手脚后的滴滴,有什么理由不一鼓作气进军海外呢滴滴在官方新闻稿中表明,收购优步中国的资产同时也会加快出海与国际化的步伐碰巧的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收到了滴滴海外的短信通知,邀请我参加滴滴海外专车用户的调研。
伴随越来越多的中国旅客走向世界,滴滴借此攫取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也并非难事我更倾向于将滴滴投资美国的 Lyft 、印度的 Ola 和东南亚的 Grab 等动作看作是一种“交学费”,通过接入当地成熟的出行软件,以展开出海业务,而非单纯为了组建一个“Anti-Uber”联盟。
全明星股东团全球 Top 10 的互联网公司大多因为这次合并案而走到了一块滴滴背后有阿里巴巴、腾讯的参股在最新一轮的融资中,苹果还跟投滴滴 10 亿美元,创下其最大的单笔投资记录Uber 则有 Google 、微软等投资的加持,此外,百度还参投了 Uber 中国的 A 轮、B 轮的融资。
据 PingWest 不完全统计,这家或许要改名为 DuDu (取 Didi 与 Uber 合并之意)的新公司股东涵盖了:苹果、Google、微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淡马锡、软银、老虎基金、DST、新浪微博、红杉、经纬、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我们经常形容球星云集、阵容华丽的皇家马德里为“银河舰队”,这家有着超豪华股东阵容的新公司,也称得上是移动出行领域的“银河舰队”。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Uber 原本就有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基金、中国人寿 4 家共同投资方去年 58、赶集的合并案中,老虎基金亦是两家公司的股权拥有者易到、神州:下一站地狱?昨晚我曾问易到的朋友,如何看待这次合并案,他秒回了一句:“提前完成 KPI,成为行业第二了。
”这种乐观的天真烂漫真像是乐视的风格平心而论,无论从资金、技术、人员、车辆等软硬件因素来看,易到、神州即便合并也远不是新滴滴的对手此外,7 月 28日发布的专车新规一视同仁,对各平台的车辆及司机资质均提出明确要求,易到、神州之前所侧重的司机与车辆的准入优势,在新规面前也不复存在。
因此,我们暂时也没能够发现,易到在针对滴滴优步合并的声明中所提到“创新的”、“别具一格的”优势究竟是什么,难不成就是“生态”、“化反”?等到滴滴与 Uber 完成合并手续的交割,并且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后,下个关于移动出行的消息很有可能就来自易到、神州,很有可能也不是什么好消息。
题图:CB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