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博客注销(科学网施一公博客)墙裂推荐
这是一堂珍贵的留学启蒙课,其实无论对于留学生还是国内学子,这次的“名师讲堂”无疑都是求学途中的必备攻略。
6月1日,国家留学基金委在京举办2017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行前集训视频会议会上,众多大腕儿级专家就领事保护、海外安全、心理健康,以及如何在国外开展研究和提高研究水平等作了讲座这是一堂珍贵的留学启蒙课,其实无论对于留学生还是国内学子,这次的“名师讲堂”无疑都是求学途中的必备攻略。
先来一张“名师讲堂”的课表(第一期)施一公:如何提高英文的写作和阅读施一公:成功科学家必备的素质(一)施一公:成功科学家必备的素质(二)施一公:成功科学家必备的素质(三)施一公:科学研究的三要素施一公:科学研究的过程
杨舒:海外安全风险概述杨舒:留学人员高发案件杨舒:平安留学建议(一)领事保护原则杨舒:平安留学建议(二)养成文明守法习惯杨舒:平安留学建议(三)掌握安全防范与自救方法杨舒:平安留学建议(四)注意心理健康 自觉购买保险
今天这一期,我们就来分享下这位被称为“风一样的男神”的施一公院士谈如何提高英文的写作和阅读的技巧:英文的写作和阅读对很多留学生而言,英文写作都会是他们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每天背多少单词、读多少本书,这种方法不现实,很难坚持。
但是有一个方法用心一点是可以执行的:每天读30分钟当地的报纸,读当地的新闻为什么读新闻?因为其新闻性促使你想了解细节如果每天肯花半小时用心读新闻,两年以后你的英文写作会脱胎换骨为什么不是读科学文献?原因很简单,在英文不好的情况下读科学文献,10分钟就睡着了。
读“八卦”你不会睡着,越读越有趣新闻就是“八卦”,而新闻里的文笔和科学写作的文笔非常相似,讲究逻辑性,行文行云流水,会让你感觉很振作当然这个过程不是走马观花似的施一公:让你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脱胎换骨(视频)
施一公院士在视频中也提到在他科学网博客中的两篇专门写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能力和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的文章,本文节选了其中重点内容,如果大家想详细了解可访问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u/施一公)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施一公: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能力(节选自科学网施一公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212-349932.html)我初到美国之时,对英文环境适应得很差,读一篇JBC的文章要五、六个小时,还常常不理解其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心里压力极大。
很幸运,我的启蒙老师John Desjarlais告诉我,“Spend 45 minutes every day reading Washington Post, and you will be cruising with your written English in two years”(。
每天花45分钟读《华盛顿邮报》,两年后你的写作能力会得心应手)刚开始,我一个小时只能读两、三个短消息或一个长篇报道,中间还不得不经常查字典看生词但不知不觉间,我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1992年老布什与克林顿竞选总统,我跟踪新闻,常常一个小时能读上几个版面的消息或四、五个长篇报道,有时还把刚看到的新闻绘声绘色地讲给师兄师姐听。
阅读直接提升了我的英文写作能力这是我英文写作提升的一段过程然而,科研论文不同于读者来信,有其专业特点、甚至是固定格式如何写好科研论文,我总结出如下经验:1.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
刚开始可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我会在近期专门写一篇博客文章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强读专业杂志能力的办法2.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自对实验数据的总体分析必须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Figures),最后才能执笔。
3.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即Figures)写一个以subheading为主的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话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的华丽,而主要留心逻辑(logic flow),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
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4.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优秀的科研论文,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习别人的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的不同,有些领域(包括我所在的结构生物学)有它内在的写作规律。
科研文章里的一些话是定式,比如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 we performed …”,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former, but not the latter, hypothesis …”, “Despite recent progress, how …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 等等。
用两次以后,就逐渐学会灵活运用了在向别人学习时,切忌抄袭在美国一些机构,连续7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的完全一样,原则上就被认为抄袭(plagiarism)5.第一稿写完后,给自己不要超过一天的休息时间,开始修改第二稿。
修改时,还是以逻辑为主,但对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对abstract和正文中的关键语句要字斟句酌学会用“Thesaurus”(同义词替换)以避免过多重复第二稿的修改极为关键,再往后就不会大改了6.第二稿以后的修改,主要注重具体的字句,不会改变整体逻辑了。
投稿前,一定要整体读一遍,对个别词句略作改动记住:学术期刊一般不会因为具体的语法错误拒绝一篇文章,但一定会因为逻辑混乱而拒绝一篇文章施一公: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节选自科学网施一公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212-350496.html)
从199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到现在清华大学做教授,我总是告诉自己实验室的所有年轻人(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下面这几点读科研论文的体会:1.请每位学生每周关注《科学》和《自然》(生命科学界的学生还应该留心。
《细胞》)如果时间有限,每周花一个小时读读这两种周刊里的文章标题以及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论文的abstract,即可!这样做可以保证一个学生基本上能够跟踪本领域最重要的发现和进展,同时开阔视野,大概知道其它领域的动态。
2.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细读《科学》和《自然》里的新闻及科研论文如果该科研论文有“News & Views”或“Perspectives”来介绍,请先读这些文章,这类导读的文章会提炼问题,就好比是老师事先给学生讲解一番论文的来龙去脉,对学生阅读原始论文有很大帮助。
3.在读具体的科研论文时,最重要的是了解文章的主线逻辑文章中的所有Figures都是按照这个主线逻辑展开描述的所以,我一般先读“introduction”部分,然后很快地看一遍Figures大概知道这条主线之后,才一字一句地去读“results”和“discussion”。
4.当遇到一些实验或结果分析很晦涩难懂时,不必花太多时间深究,而力求一气把文章读完也许你的问题在后面的内容中自然就有解答这与听学术讲座非常相似!你如果想每个细节都听懂,留心每一个技术细节,那你听学术讲座不仅会很累,而且也许会为了深究一个小技术环节而影响了对整个讲座逻辑推理及核心结论的理解。
5.对个别重要的文章和自己领域内的科研论文,应该精读对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每一篇论文则必须字斟句酌地读这些论文,不仅要完全读懂,理解每一个实验的细节、分析、结论,还必须联想到这些实验和结论对自己的课题的影响和启发,提出自己的观点。
6.科学论文的阅读水平是循序渐进的每个人开始都会很吃力,所以你有这种感觉不要气馁坚持很重要,你一定会渐入佳境当你有问题时或有绝妙分析时,应该与师兄师姐或找导师讨论7.科研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科研论文的阅读
每一个博士生必须经过严格的科研论文阅读的训练除了你自己的习惯性阅读外,你应该在研究生阶段选修以阅读分析专业文献为主的一至两门课,在实验室内也要有定期的科研论文讨论(Journal Club)如果你的实验室还没有这种讨论,你们学生可以自发地组织起来。
8.前面几条都是讨论如何提高科研论文的阅读能力,但是一旦入了门,就要学会critical reading不要迷信已发表的论文,哪怕是发表在非常好的期刊上要时刻提醒自己:该论文逻辑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可靠,实验证据是否支持结论,你是否能想出更好的实验,你是否可以在此论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重要问题?等等。
今天先到这里吧,明天我们继续来看成功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必备素质,明天见!整理自 | 《神州学人》杂志、施一公科学网博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