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中国科学基金 期刊(中国科学基金期刊官网)干货分享

2023-09-10Aix XinLe


《中国科学基金》2022年第36卷第4期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我国在“疫情防控”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科研人员在这次抗疫

中国科学基金 期刊(中国科学基金期刊官网)干货分享

 

《中国科学基金》2022年第36卷第4期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我国在“疫情防控”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科研人员在这次抗疫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会同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联合组织了本次“科学基金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基础支撑”专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主办的《中国科学基金》上介绍科学基金长期支持的优秀科学家团队及“新冠专项”项目研究团队在“科技抗疫”中的突出贡献和优秀成果。

专题特约编辑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孙瑞娟、副主任闫章才文章作者包括钟南山院士、高福院士、乔杰院士、夏宁邵教授、姜世勃教授、蓝柯教授等科学家,本期共刊载16篇专题文章,欢迎阅读、下载、转发并引用!了解期刊更多信息,请关注公众号“中国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基金》2022年第36卷第4期封面卷首语

科技抗疫中的科学基金含量高  福

作者简介

高  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是研发全球首个临床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和第一个获批使用的重组蛋白新冠病毒疫苗的先锋者。

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基础医学奖、日本日经亚洲奖、俄罗斯 Gamaleya奖章、香港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等荣誉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综述

科学基金对疫情防控快速反应能力建设的支撑作用郑学星   冷玉鑫   窦  豆   洪  微   徐岩英   闫章才孙瑞娟

作者简介

孙瑞娟博士,研究员,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着力于推进医学科学基础研究资助格局的发展、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学科均衡与交叉融合。

闫章才  博士,研究员,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副主任,长期从事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

郑学星  博士,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主要从事人兽共患传染病的致病机制与免疫机制研究。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基础研究破解新型冠状病毒谜题

基础研究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引领及支撑作用关伟杰   杨子峰   赵金存   沈华浩   宋元林   关文达黎毅敏   黄勇波   陈  凌   钟南山

作者简介

钟南山  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前会长、顾问主要从事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The Lancet 。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973、863、“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WHO/GOLD委员会全球协作课题等重大课题十余项获得包括国家创新团队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励30余项;获得共和国勋章、中华医学会杰出呼吸学术贡献奖、终身呼吸成就奖、全国白求恩奖章、南粤功勋奖、吴阶平医学奖、中国工程院光华科技成就奖等荣誉奖励十余项。

关伟杰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病原体感染对呼吸道炎症的影响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The Lancet 。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多篇主持两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获2018年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最佳同行评审奖、第一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2021年“全球前 2%学者”、2020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作为团队核心成员,获得国家创新团队奖(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担任中国支气管扩张临床诊治与研究联盟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第四与第五届全球支气管扩张症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大会学术组委会委员。

杨子峰  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教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病毒诊断研究中心主任曾在Science、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子刊发表多篇高水平文章先后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青年创新人才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学者奖等称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及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多项奖励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及省市级课题。

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理与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抗病毒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卫生组织(WHO)流感专家组人H7N9、H5Nx风险评估委员、日本流感研究者学会荣誉会员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应答黄爱龙   胡接力

作者简介

黄爱龙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岗教授,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传染病学学科带头人,Genes & Diseases 

共同主编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及面上项目等4项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款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并较系统地研究了新冠病毒感染者体液免疫应答特征与规律;带领团队成功研发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完成产业化。

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破解新冠病毒谜题  支撑疫情科学防控陈  宇   刘映乐   刘  元   徐  可   严  欢   周  宇   蓝  柯

作者简介

蓝  柯  武汉大学教授、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大学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疫苗研究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特岗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主要从事致瘤性疱疹病毒、重要新发病毒的感染及致病机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在。

Nature、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PLoS Pathogens、Emerg Microbes Infections、Journal of Virology、Molecular Cell、Cell Host Microbe、PNAS、Science Advances、Cell Research、Cancer Research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

陈  宇  武汉大学教授、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长、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系副系主任,长江特岗学者长期从事冠状病毒复制、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病毒与免疫创新团队等项目;在。

Nature、 Molecular Cell、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PNAS、mBio、PLoS Pathogens、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Journal of Virology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新冠病毒鼠适应株及其感染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陈  奇   周  超   秦成峰

作者简介

秦成峰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新发病毒的致病机制与疫苗研究,以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在Science、Cell 和Nature 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累计被引超过12 000次,2020年起连续多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科学家”。

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实用工程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和药明康德生命化学杰出成就奖,领衔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获批临床试验批件和军特药批件多项

陈  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黄病毒、冠状病毒等病原生物学研究及溶瘤病毒开发工作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Cell Host & Microbes、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Communications 。

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COVID-19诱发的免疫损伤机制研究支撑疫情防控陈永文   吴玉章

作者简介

吴玉章  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负责人从事免疫学研究35年,围绕“特异性免疫应答调控”,以第一、通讯或共通讯作者身份在。

Nature 等国际顶尖知名杂志发表论著180余篇,研究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ESI高引论文”“中国百篇卓越论文”等,先后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华医学奖一等奖各1项及省部级一等奖4项。

陈永文  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新星称号获得者、中国免疫学会理事、Frontiers in Medicine 副编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生物医学合作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课题10余项。

研究方向:1)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干预新靶点的鉴定及转化医学研究;2) 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迄今为止,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Gut、PLoS Pathogens 

等刊物发表论著40余篇。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平台与临床管理体系建设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平急一体化传染病防控平台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应用王奇慧   齐建勋   严景华   高  福

作者简介

高  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是研发全球首个临床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和第一个获批使用的重组蛋白新冠病毒疫苗的先锋者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

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基础医学奖、日本日经亚洲奖、俄罗斯Gamaleya奖章、香港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等荣誉

王奇慧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解析了MERS-CoV、SARS-CoV-2等病毒受体识别机制及跨种传播机制;建立了关键技术平台,揭示了病毒感染后抗体应答规律,相关成果发表在Cell、Nature 

等杂志;申请专利30余项;以核心骨干开发的新冠肺炎治疗性抗体曾获得美国等十余国紧急使用授权;参加中国—WHO新型冠状病毒溯源联合研究荣获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青年五四奖章等奖励。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新冠肺炎对母婴安全及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成果回顾与展望孔  菲   王媛媛   乔  杰

作者简介

乔  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长期致力于妇产及生殖健康相关临床、基础研究与转化工作,守护妇儿全生命周期健康国家杰出科学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奖励

孔  菲  细胞生物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助理研究员,科研秘书。目前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及妇幼公共卫生政策研究等。

王媛媛  妇幼保健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生殖健康流行病学。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面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袁伦志   张天英   张  军   夏宁邵

作者简介

夏宁邵  厦门大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病毒学、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研究以及疫苗、诊断试剂的研发,主持研制并转化上市全球首个戊肝疫苗、首个国产HPV疫苗、全球首个艾滋抗体尿液自检试剂等创新产品。

连续八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转化医学杰出贡献奖,两度入选。

Nature Biotechnology 期刊评选出的全球转化研究人员前20榜单。

袁伦志  厦门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人源化动物模型和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创新研究,主持研制肝脏和免疫系统双嵌合小鼠模型用于乙肝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研究,运用人肺嵌合小鼠模型和叙利亚金黄仓鼠模型开展新冠肺炎疫苗和治疗药物评价,曾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疫苗、抗体与小分子药物研发

抗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研究现状及展望鞠  斌   周  兵   张  政

作者简介

张  政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学分会和结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爱思唯尔2020、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生物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感染免疫致病机制和免疫治疗策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

以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在Nature、Cell 和Nature Medicine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0多篇,H指数55。

鞠  斌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特聘研究员,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深圳市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奖、深圳市青年科技奖、深圳市科技进步奖和深圳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主要从事抗病毒中和抗体研究,获得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治疗性抗体候选药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在Nature 等杂志发表18篇SCI论文,共同发明人申请11项抗体相关专利。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治疗新冠肺炎口服小分子药物研究进展常俊标

作者简介

常俊标  博士,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创新药物研发中取得一系列成绩,多项成果发表在。

Science、Nature 等杂志;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实施专利5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发明上市1.1类创新药1个(艾滋病、新冠肺炎适应症)、2个创新药正在开展临床试验。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以不变应万变:高效广谱抗新冠病毒疫苗和药物防控现在和未来的冠状病毒疫情蓝巧帅   夏  帅   陆  路   姜世勃

作者简介

姜世勃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Fellow主要从事抗艾滋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和冠状病毒疫苗及药物研究已发表556篇SCI论文和100多篇中文论文,获26项美国专利和25项中国专利授权,多项产品已上市。

2020以来,已在Cell、Nature、Science、Lancet 及其子刊等杂志上发表114篇科学论文,在研发高效广谱抗冠状病毒疫苗和药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蓝巧帅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专业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广谱抗病毒疫苗及药物。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疾病诊断与流行病学评估模型

多核磁共振成像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李海东   陈世桢   娄  昕   张定宇   周  欣

作者简介

周  欣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医学影像的新仪器、新技术及活体分子成像方面的研究。

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Science 子刊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及受理国内外发明专利百余件,2018年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20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李海东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要从事超极化磁共振成像仪器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在Science Advances、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NMR in Biomedicine。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5余件,已获授权9件,2018年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4年获国际医学磁共振年会“E.K. Zavoisky Stipend Award”。

陈世桢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磁共振分子影像及肿瘤的多模态影像研究,主要影像手段包括19F/129Xe/1H MRI和光学成像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多项面上项目等;发表。

Nano Letter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等SCI论文3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1件,已获授权10件;2017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技奖(第一完成人),先后入选武昌英才计划、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湖北省博士后卓越人才计划、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

并在第十八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全国生物磁学会、国际分子影像大会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基于新型数学和统计模型的新冠肺炎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成果回顾与展望尤  翀   张云俊   张  原   周晓华

作者简介

周晓华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主任,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生物统计和生物信息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诊断医学的统计方法、因果推断、新兴传染病的数学和统计建模, 脑科学的统计方法,发表相关领域SCI论文270 多篇。

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科学技术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得美国联邦政府退伍军人事务部研究生涯科学家奖(Research Career Scientist Award)、国际贝叶斯学会颁发的Mitchell奖、2015年中国科学数学杂志的优秀论文奖。

尤  翀  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变分贝叶斯、模型选择、混合模型、孟德尔随机化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基于新型数学和统计模型的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项目,发表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论文11篇。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传播动力学、疫苗和非药物性干预措施评价的研究进展张娟娟   吴谦惠   余宏杰

作者简介

余宏杰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针对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我国人民健康的新发、重大传染病,研究其传播动力学、流行病学参数、疾病负担、干预措施和临床管理的评价、病原体感染机制和宿主免疫应答机制,以及疫苗的效力、效果、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评价等。

在国际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200余篇,Google Scholar总引用3万余次,h-index 73,入选科睿唯安“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张娟娟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研究员,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22)主要从事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动力学参数、干预措施效果等研究,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 。

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累计被引用1  600余次。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THEEND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科学中国科学基金 期刊(中国科学基金期刊官网)干货分享

2023-09-10Aix XinLe154

中国科学基金 期刊(中国科学基金期刊官网)干货分享
《中国科学基金》2022年第36卷第4期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我国在“疫情防控”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科研人员在这次抗疫…

探索探索发现 秘境追踪5(探索发现 秘境追踪6)万万没想到

2023-09-10Aix XinLe161

探索发现 秘境追踪5(探索发现 秘境追踪6)万万没想到
为什么我们要探索秘境,而少去景区网红地?景区网红地相信大家都感受过人满为患,拍照都是人头,人为痕迹太多,民风不够淳朴,商业味浓,门票太贵,到处栏杆阻拦只能按规定路线走,还有…

趣闻怎么可以错过数学家的生平简介趣闻轶事(数学家的生平简介趣闻轶

2023-09-10Aix XinLe83

怎么可以错过数学家的生平简介趣闻轶事(数学家的生平简介趣闻轶事数学小报)可以在文章末尾,查看免费获取资源办法今天和大家分享我们这周做的一个小小的“研究报告”。最近我一直在读 Who Was 系列的历史名人传记。为什么…

知识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发展规划(知识产权专利代理师)一篇读懂

2023-09-10Aix XinLe142

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发展规划(知识产权专利代理师)一篇读懂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11日消息,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7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发展目…

科学中国科学基金 期刊(中国科学基金期刊官网)满满干货

2023-09-10Aix XinLe47

中国科学基金 期刊(中国科学基金期刊官网)满满干货该期刊是一份半月刊国际期刊,以原创性、科学意义和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为标准,刊登自然科学和高科技领域的高水平同行评审研究成果,同时还致力于为科学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