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实证包括证实与证伪证实(科学的实证包括证实与证伪证实过程需要多少个事实依据)快来看
论文的结构是对论文内容的组织安排,不仅要求顺畅有序,层次清晰,前后呼应,而且要求观点与材料相统一,论证严谨,逻辑性强。
六、论文的结构论文的结构是对论文内容的组织安排,不仅要求顺畅有序,层次清晰,前后呼应,而且要求观点与材料相统一,论证严谨,逻辑性强从论文主体的外在结构来看,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三大部分绪论和结论的篇幅较短,结构比较简单。
而本论的篇幅长、材料多,层次也较多,所以需要按照一定规律来安排论文的结构属于“形式”常言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采用恰当的形式是为了更好的呈现内容所以,不同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形式“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有规可循”。
尽管论文的结构并非千篇一律,不必绝对化,但是,学术论文毕竟不同于随笔散文,为了更准确表达观点,揭示问题,论文的结构应该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两大类1 并列结构式(1)总提分述式结构所谓总提分述就是绪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本论部分提炼出若干从属论点作为中心论点的论据,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论证,阐明中心论点。
这种形式也叫“首括式”(演绎法);绪论——总提 提出中心论点本论——分述 第一层次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例1:《论行业垄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教育发展研究》2012.9)一 垄断与行业垄断的界定
二 行业垄断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三 行业垄断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四 行业垄断对大学生就业公平的影响结语
(2)总提——分述——总论绪论部分提出论点,或者提出论题,本论部分对中心论点或论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别论述,结论部分对本论部分概括的总结,并提出观点总提、分述、总论三者兼而有之,也称为“双括式”:绪论——总提: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分述 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第四层次结论——总论:再次提出论点2 递进式结构(1)“三段式” 这是递进式结构的第一种常见形式它对中心论点的论证采用由浅入深、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方法结构形式:第一层次……阐述现象、提出问题
第二层次……分析原因、找出症结 第三层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这正是符合常见的论文“三段论”要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次清晰,一目了然这个过程体现了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思路一般来说,论文如果采用这种结构,那么重点和难点在于原因分析部分。
需要注明的是,“三段式”并不是说,论文只有三部分,而是说,论文的主体部分或核心部分不能缺少这“自成一体”的三部分谋篇布局,论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必要的内容例1:《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现象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13.9)。
一、问题的提出二、高等教育影响社会流动的作用机制三、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现象的原因第一,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与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第二,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与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第三,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公平与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功能弱化。
四、缓解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现象的对策
(2)“侦破式” 这是另一种常见形式,实际上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思维过程:即“假设演绎法”主要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大部分胡适有一句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很有道理的,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和尝试,检验假设的阶段,往往建立于数据基础上,通过计量分析等实证研究来证实或证伪假设。
无论研究结果证实还是证伪了命题,都是有价值的这个过程与刑警侦破案件颇为相似(属于“回溯推理”,其背后的逻辑依据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肯定前件式,属于或然性推理,而不是必然性推理,故需要检验,也与“试错法”类似),为了形象起见,不妨将这种结构命名为“侦破式”、“侦探式”。
其基本结构为:一 问题的提出(往往也包含文献综述)二 提出假设(即提出有待于检验的命题,一般是根据经典理论进行推理之后,提出假设)三 检验假设(往往包含模型设定、变量选取、数据来源、分析结果等内容)四 结论及政策含义
例1:《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教育与辞职:基于中国城镇居民的研究》绪论一 文献概述二 教育与辞职关系的理论分析: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三 教育与辞职关系的统计分析四 教育与辞职关系的计量分析五 中外教育与辞职关系不同的原因
六 结论及政策含义
说明:以上各部分中,绪论和“一”相当于问题的提出,“二”相当于提出假说,“三、四”相当于检验假说,“五”相当于验证假说并解释现象,“六”属于结论“侦破式”这种结构往往应用于实证研究,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探索过程和创新精神,这种研究往往能够产生一些理论发现,提出一些理论观点。
所谓理论,本质上是两个或多个因素(变量)之间的稳定性联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性规律命题都可以转化为变量之间的联系比如,(自然科学领域)E=mc2 、(社会科学领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
”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谦受益、满招损”,即“ 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进步”,同样表达了“谦虚”与“进步”、“骄傲与退步”等变量之间的某种稳定性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微观)理论以上三个例子,莫不如此。
只不过社会科学领域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的概率比自然科学领域要低而已,换言之,社会科学理论所表达的变量之间的联系并非必然性的、而是或然性而已相对而言,“三段式”更侧重“问题导向”,目的在于解决现实问题,而“侦破式”更侧重“理论导向”,目的在于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探索的味道更浓厚一些(注意,是相对比较而言)。
。
3 混合式结构在一篇论文里,既有并列式结构,也有递进式结构(1) 在每一个递进层次上,又展开并列,即递进中的并列(2) 在每一个并列层次上,又展开递进,即并列中的递进(未完待续)(注:本文参考了桂建生的著作《教育科研论文撰写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