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就是科学+教育对不对(科学与技术教育是科学教育吗)太疯狂了
假如把全世界最好的头脑集中在深圳,利润就不是问题。
这里有你不容错过的精彩摘要新华网思客5月25日,香港浸会大学原校长、中山大学教授陈新滋参加了第二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在年会上,陈新滋教授接受了思客和新华网广东频道的独家专访,畅谈教育、双创、工匠精神、黑科技及深圳转型等当下热题。
以下为专访精彩实录:
中山大学教授陈新滋接受思客专访★ 顶尖科学家实力相差不大,但缺乏“新概念”★思客:在教育领域,时下非常热的双创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我们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哪些提高的空间? 陈新滋:
创新创业在我们国家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一直以来都大力提倡创新,创业也逐渐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关于创新,小孩子从小就应当获得自由发挥他们创新潜能的机会我们小时候教育小孩常常会有一个问题,就是经常告诉孩子你这样做不对。
然而,我们应该说的是你怎么做会更好或者你这么做会不会更有意思呢,让他们发挥而不是把他们压下三岁两岁的小孩给他们一张白纸可能画出很漂亮的东西,但是如果被说这里不行那里不行,他们觉得自己就不行了,压制自己的创造能力,长大以后就会觉得每个事情我该怎么做。
这样对小孩子整个创造力的培养是有问题的 我在国外的时候看他们小孩子的教育跟我们不太一样他们是一个老师教三五个小孩子,鼓励他们多想,把他们想到的好玩的东西都发挥出来,这样小孩子慢慢对自己要学的东西培养出了很大的兴趣。
关于创业,我看美国的小孩子们创业不是为了真正赚钱,他也不知道会不会赚钱我很多朋友的孩子也没钱买车,更没钱买房子了,租房子都辛苦但他们有一种热情做这个事情,骑着单车上班很高兴,每天在工作,晚上也不睡觉,就吃方便面。
我看到他们创立一个公司,几年后会有成就,再把公司卖掉了赚一笔钱做新的东西我当然不是鼓励他们把公司卖掉,而是鼓励他们有更多的热情,对待他们的工作就像生命一样,这样的创新就很值得做思客:有统计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科研论文出产国,但也有报告指出我们现在的科研转化率并不高。
我们该如何提高科研转化率,加强应用呢? 陈新滋:这是全世界国家在发展中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第一阶段先打好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发表文章便是打基础的一个标准,让大家知道我们做了什么东西,所以过去十年中国发表的文章的确很多。
但是发表文章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发表文章是因为有分享的愿望,其最终目的是我们的研究如何用到社会中去,这一点我们应该更清楚更重视下一步我们应该把过去建立的基础好好用起来,把它用到社会上去,我觉得下一个十年应该朝这样的方面去努力。
思客: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科研人才怎么能在国际上更加自如地走下去,他们除了学术能力还要培养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陈新滋:我们国家现在最好的科学家与国外最好的科学家,能力相差已经不大了但是我们更需要有人更大胆地去创新,想一些别人想都没想过的新问题。
想出一个很新的概念,用这个很新的概念影响很多人,我们这一块做的还不够。我们要鼓励年轻人或者技术比较好的人想更多别人没想过的,更创新的做法。
陈新滋:我们更需要有人更大胆地去创新,想一些别人想都没想过的新问题★ 以别人的知识为基础,走出制造业的新道路★思客:我们现在提倡工匠精神,您觉得工匠精神对于制造业的影响是什么? 陈新滋:工匠精神就是做每一个行业都要很细心,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事情。
做科学也一样,做技术改革也一样现在也有些搞科研的人比较浮躁,技术还没做好就说自己要拿诺贝尔奖,这是不实在的 看我们中国人打乒乓球就知道了我们小时候很多小孩子都在打乒乓球有了这么大的基础,再培养年轻人打乒乓球。
再找一批最厉害的人,就可以培养国际最一流的乒乓球手科学也一样,我们先有对科学的认同,不要迷信于我们不太懂的东西对科学有认同,对科学教育投入更多,让更多年轻人学习科学技术,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培养优秀的科学人才。
我觉得这样应该会做得比较好 因为中国起步比较晚,别人做了很多东西我们可以来参考根据我们的需要,把别人的知识都学过来,在这个基础上走出我们新的路我想中国将来这方面的发展在国际上会有影响力的★ 不可思议的新科技也会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思客:美国有一些“黑科技”,自称能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您觉得类似项目的实施可行性大吗?陈新滋:做这些项目的时候也不一定说它会在五年十年内变成一个事实,但朝着它提供的方向去考虑问题的时候,会得到很多答案与新的想法,有些想法可能短期内可以实现。
例如美国当时做的太空计划,太空计划跟我们人类的生活差太远了,但是它影响大家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太空计划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制造业,产生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我们今天用的定位,开车用的GPS,其实就是当时做太空计划时的附属成果。
做太空计划时,需要从太空精准地定位下来,然而这需要很高的成本后来受到启发作出了小型的定位,这样就会便宜很多,本来很精准的、很难做的一个技术便马上普及到社会上现在大家开车不用GPS都很少了,这就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今天觉得不可思议的技术,朝这个方向去想问题,就会产生很多更新或者更实用的技术思客:人工智能最近非常火,它可能在思想和生活中已经开始给人们带来改变,像无人机、无人车您觉得人工智能短期内可以普遍应用的成果是什么?。
陈新滋:最快可能就是汽车或者是单车我现在看到有人用单车,单车很好,要求的人员没有那么多,对绿色环境的破坏没有那么大这些东西都是凭人的想象力去做但是要把它做出来其实投入是很大的,现在能投入的都是比较大的公司,普通的企业要做出这样的结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方面政府的支持也相当重要。
中山大学教授陈新滋在采访现场为思客写下寄语★ 深圳应该培养下一个大企业★思客:深圳现在已经从资源型向创新型驱动转变,科技和创新已经成为了深圳的新身份证您觉得深圳从经济特区到技术特区的转变过程当中还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陈新滋:深圳市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也很羡慕深圳市做的这么好过去十年深圳市在科技发展中的确有很多大企业,但在这种情形下,深圳市也应该要考虑下一步怎么做,因为大公司也不一定一辈子都在深圳 我觉得应该培养下一批大企业。
如何培养呢?肯定要从小的企业开始其实在国外三五个小孩子合起来就可以组织一个公司,你不知道他们十年后变成什么样他们做得好,直接影响到下一波科技的发展 我觉得将来我们的发展也是,对于那些比较小的、不是很起眼的公司,如果他们有理想、有基础研究的能力,我们就应该支持他们。
十个有一个成功,一百个有十个成功,一个成功就可以带动一千个不同的企业大企业刚开始也是一个小的企业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下一波,三十年后企业界的领导,现在就应该培养思客:您对深圳有没有什么建议?前几天我们专访了任正非,他也谈到了深圳的地价,和其他方面的一些难题。
您有没有什么看法建议?陈新滋:我觉得这是很合理的事情深圳现在的房价对于普通工人的生活是比较有压力的其实深圳市应该成为一个科技最顶尖的城市,不应该成为普通大规模生产的地方像苹果手机,很少在美国生产,都是在中国生产。
最重要的头脑的地方在美国,他那边研究人员有最好的环境、最好的条件24小时在公司都有饭吃,任何时候去咖啡厅都不要钱,小孩子有保姆照顾他们让研究人员全心全意把研究做好,研究做好拿到全国各地方生产,最后拿到的钱还是回到美国。
深圳也一样,假如把全世界最好的头脑集中在深圳,产生一个最好的研究结果,这个结果无论拿到哪里去生产,最后利润会回到深圳我觉得将来我们的转型不一定需要把最大的生产留在深圳,而是把最高档次的研发留在深圳,其它的去哪里发展影响不是很大。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独家稿件,转载须注明来源为新华网思客授权合作请联系sike@news.cn相关阅读思客专访院士丨李德仁:科技创新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完整实录欢迎关注思客。
发现思想力 成就影响力
扫描指纹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思客!微信ID:sikexh投稿邮箱:sike@news.cn联系电话:010-88050629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