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中医药的历史:中医药的历史发展简述

2024-10-31Aix XinLe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之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医学文献中的一部典籍,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和治疗经验,系统地简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的历史:中医药的历史发展简述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之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传千载而不衰《黄帝内经》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医学文献中的一部典籍,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和治疗经验,系统地简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一方面用当代的先进哲学思想为指导,如阴阳、五行、气、天人关系、形神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在医学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丰富和提高了哲学理论,把先秦以来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

《黄帝内经》中许多内容已大大超越了当时的世界水平在形态学方面,关于人体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容量等的记载,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如食管与肠的比是1:35,现代解剖是1:37,两者非常接近《黄帝内经》在血液循环方面,提出“心主身之血脉”的观点,认识到血液在脉管内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

以上这些认识比英国哈维氏在公元1628年发现血液循环早一千多年

《难经》系秦越人所著,成书于汉之前,其内容十分丰富,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与《黄帝内经》一样,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公元150-219年)在《内经》、《难经》等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脏腑辩证的方法对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论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金元时期,更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后人称为“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刘河间)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之说,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他为寒凉派。

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攻邪祛病,以汗、吐、下为攻祛病邪的三个主要方法,后世称他为攻下派李杲(李东垣)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后世称他为补土派朱丹溪(朱震亨)倡“相火论”,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世称他为养阴派。

他们各有发明,各有创见,但都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内容,促进了医学理论的发展明代赵献可、张景岳等提出命门学说,为中医学的藏象学说增加了新的内容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瘟疫”的病原“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成”,其传染途径是从口鼻而入,不是从肌表而入。

这对温病(特别是瘟疫)的病因学是个很大的发展清代,温病学的理论日趋完善,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学家,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辩证论治理论和方法,从而使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清代医家王清任重视解剖,著《医林改错》,改正古医书在人体解剖方面的错误,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受祖上行医影响,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已誉满乡里,30多岁时,去北京行医,设立医馆“知一堂”,遂为京师名医。

王清任历经40多年,呕心沥血,亲自去坟地、刑场观察访验尸体脏器,从而写成此书“以独见之智力,辟古人之非”中医学活血化瘀理论的建立,王清任实有肇化之功王清任对于血瘀证、半身不遂等病证的阐述与治疗,具有独到之处,所载活血化瘀等方剂至今仍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王清任所创立的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等,分治五十余种瘀证及半身不遂、瘫痿、痹证及难产等,应用于临床,即可收到桴鼓之效中医典籍是众多名医先贤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和临证经验。

在中医学术传承中,中医典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我国中药学发展很早,正式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西周时(公元前1066–771年)已有专业的“医师”,“剧毒药以供医事”《山海经》载有100余种动物和植物药,其中不少沿用至今;70年代初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物已达240余种。

西汉时(公元前202–公元8年)本草学已为医生必修学科,但专门著作未能遗留下来梁代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搜集和整理历代使用药物经验,写成《神农本草经集注》共七卷,对魏晋以来300余年间药学的发展作了总结,载药达730种,又创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此外,对药物产地、采制加工、真伪鉴别等都有较详的论述。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了由李勣、苏敬等主持编纂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收载药物共844种书中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公元731年传入日本,并广为流传《唐本草》是最早的一部药典学著作,比起公元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来,《唐本草》要早出800余年,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陈藏器编成了《本草拾遗》,不仅增补了大量民间药物,而且辩识品类,也极审慎陈氏又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是最早的中药临床分类宋代将重要的配伍禁忌药物具体加以总结,列出其名称,即后世所遵循的“十八反”、“十九畏”。

明代李时珍(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广搜博采,实地考察,亲历实践,对古代本草学进行了全面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了《本草纲目》这一科学巨著《本草纲目》载药数达到1892种,附方11000多种改绘药图,订正错误,新增药374种,并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为分类基础,分为十六纲,六十类。

是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是我国科技史上极其辉煌的硕果

清代赵学敏(约1719–1805年),对民间草药做了广泛收集和整理,于1765年刊行《本草纲目拾遗》,大大丰富了我国药学宝库全书共载药921种,仅新增的就有716种之多由于《本草纲目拾遗》资料主要来于群众实践,关于药物形态的描述和功效用法等记载,都较详实可靠。

赵学敏及其著作继承了历代药学朴实的传统,对补充《本草纲目》有很大贡献作为中国人,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医药,我们要继承、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拿出古人的精神、智慧来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复兴保驾护航!为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我们祖国的传统医药学,我们一起努力!

#中医#​#中医历史##黄帝内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历史中医药的历史:中医药的历史发展简述

2024-10-31Aix XinLe54

中医药的历史:中医药的历史发展简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之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医学文献中的一部典籍,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和治疗经验,系统地简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知识七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七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2024-10-31Aix XinLe153

七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七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一新生速看:24版七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清单,助力高效学习!十月已末,新的学月即将开启,初一的新同学们踏进初中阶段的学习也已经两个月了。…

历史中医有多少年的历史:中医有多少年的历史文化

2024-10-31Aix XinLe138

中医有多少年的历史:中医有多少年的历史文化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能否发扬光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在我看来,中医不仅能够发扬光大,而且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潜力。中医拥有独特的理论…

历史中国国家历史杂志:中国国家历史杂志官网

2024-10-31Aix XinLe117

中国国家历史杂志:中国国家历史杂志官网我读高中的时候才接触历史科目,本来对历史非常无感,上课听不进去,满分一百分的试卷只能考三十几分,但是这样我这样一个“历史白痴”在分科的时候选择了文科,历史一点也没有拖我后腿,读了研究生还要继续研究世界历史,是什么让我对历史由恨转爱呢?…

知识知识考古学:知识考古学是谁提出来的

2024-10-31Aix XinLe199

知识考古学:知识考古学是谁提出来的摘要:本文侧重从西方哲学传统、特别是欧洲大陆近代和现代的哲学思潮出发,分析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在反对欧洲近、现代传统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福柯对西方近代“逻辑主体性原则”和现代“历史主体性原则”的批判,使他的考古学意义下的人及其思想产品最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