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探索发现2005(探索发现2005何家村)速看

2023-09-09Aix XinLe

湖北长阳最古老的宝塔,据现有史料,是始建于明代初期的昌贵塔。

探索发现2005(探索发现2005何家村)速看

 

说起湖北长阳的古塔,许多人一定会不约而同的想到位于该县县城以东宝塔山顶上的鸣凤塔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同治四年(1865年)间的鸣凤塔,以建成时间而论,距今155年,也的确相对算得上一座古塔,这种保存完好、体量庞大的古塔,在湖北省内尤其是鄂西也并不多见。

然而,它并不是长阳最古老的宝塔

△清代同治版《长阳县志》书影长阳最早的宝塔,据已知地方文献,是位于长阳城东昌贵岩上的昌贵塔据乾隆十九年《长阳县志》卷一《地理志·古迹》记载:“昌贵塔,在县东二里昌贵岩上山突无峰,明初建塔以培文笔,人文颇盛。

明末荡废,今遗迹犹存乾隆间,知县李拔率绅士修复,为邑钜观”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早在明代初期,长阳县城之东的昌贵岩上就有了一座名叫昌贵塔的塔,但它后来毁于明末的战乱乾隆十七年至十九年知县李拔在任期间,对这座宝塔进行了修复,使它再度成为长阳的一道景观。

然而,问及县城的很多老人,都已不知旧时长阳曾有这样一座宝塔难道是旧志记载失实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决定循着文献上的蛛丝马迹,去探访这座明代古塔寻找昌贵塔的关键,在于找到昌贵岩笔者曾翻遍1982年《长阳地名志》,也没有找到昌贵岩这个山体地名。

于是只好回到乾隆县志的记载,来确定昌贵岩的大致位置按照乾隆县志的记载,昌贵岩在县东两里所谓县东,指的的是长阳古城东门外所谓县东两里,指的就是东门外2里的地方根据旧志记载和80岁以上老人的记忆,长阳明清古城东门在今天长阳广场西端。

按照旧时长阳县城东郊的地形地貌(上世纪50年代长红公路修通、80年代初龙舟大道东端未建成之前),东门外2里,应该在宗家湾口一带而此地北侧的宗家湾,甚至是附近的东峰岭和杨家湾,并没有明显的“山突无峰”景观。

倒是对面清江南岸边,却横亘着一道北面整体呈长方形的山岩这道山岩位于今天的何家坪村,是纱帽山的余脉,这会是传说中的昌贵岩吗?

△长阳县城清江南岸的昌贵岩(向家舟摄)现年90岁的何世培老人世居长阳县城,对古城及其周边相当熟悉一年前,笔者因调查民国时期长阳古城状况,访及何老,特意向他问起昌贵塔不料,何老对昌贵塔也一无所知,也不知道昌贵岩在哪里。

但是在接下来的访问中,他却告诉了我一个名叫“穿角(方言读“guō”)岩”的山岩这个山岩,正是上述清江南岸的长方山岩考虑到长阳地名中常有因“一音之转”而演化或同一地名存在官民雅俗之分(如:“朱津滩”,本名为“猪群滩”,后雅化更名)等情况,笔者认为何老口中的穿角岩很可能就是乾隆旧志中记载的昌贵岩。

果然,在下一步的考察中,笔者的这一判断得到了证实2020年1月12日上午,我与黄明财老人相约,一同到“穿角岩”上一探究竟当我们从岩东侧出发,穿越一面缓坡,来到山岩的西端时惊奇的发现:整个“穿角岩”,当属这里地势最高,此地下临清江,周围视野开阔,清江北岸的县城和南岸的何家坪尽收眼底,可谓360°无死角。

而且,地面牢固平整,没有坡度,似是经过了人工平整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是修建宝塔等人工建筑的一方宝地,也符合旧志中“山突无峰”的描述然而,我们寻遍这里的每一处角落,并没有发现古代的砖瓦或者塔基只见一座移动电话信号塔建在这里。

难道这里的地形是因为现代修建信号塔才这样平整吗?

△昌贵岩上西望龙五一级公路清江特大桥工地(向家舟摄)正当我们心怀沮丧,打算打道回府之时,却偶遇了来到这里挖“葛根”的何明实老人寒暄之后,何老知道了我们的来意,告诉我们:据以前的老人讲,这里过去确实有一座宝塔,具体地点就在今天移动信号塔的位置,大概十多年前,塔基尚存,他曾亲眼目睹。

听完何老的讲述,我已经可以确定:刚才看到的移动基站,正是明代昌贵塔的所在,而所谓的“穿角岩”正是旧志中记载的“昌贵岩”了其后,我们从岩上下到何家坪,在路边还询问了不少老人他们无论男女,也都听先辈人讲过穿角岩上曾修过宝塔的故事。

几位老大妈也说,在“大集体”年代,她们曾在岩上种田,都亲眼看到过宝塔的石质基座但她们并不知道这座宝塔始建于明代这件事她们听老辈讲,这座塔大概是在清朝修建,时间早于宝塔山上的鸣凤塔据传,当年人们原本是想在这里建一座跟鸣凤塔一模一样的七级石塔,并已动工。

后来因为考虑地质因素,怕这座濒临清江、经常被江水冲刷的石山无法承担石塔的重量,经过慎重考虑,人们又重新选址宝塔山顶,最终建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鸣凤塔从何家坪回来,笔者为了详细了解昌贵塔的变迁,印证村民的口述,查阅了更多的地方文献。

我发现:除了乾隆县志之外,在道光《长阳县志》中,还有清代第二次在昌贵岩复建昌贵塔的记载:“乾隆间,县尹和刚中率邑绅修复甫及一级,奉调黄梅,工遂寝,今惟层基在焉”(道光《长阳县志》卷一《地理志·古迹》)和刚中是陕西蒲城举人,他于乾隆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1766年)间担任长阳知县。

也就是说,就在李拔修复好昌贵塔的约十年后,和刚中进行了再次修复,并且是从头开始难道李拔当年修建的是豆腐渣工程吗?鉴于李拔在长阳旧志记载中是一位颇有作为、深受爱戴的县官,我认为这种事不像他的所为那么,难道是因为特殊的灾难导致塔再次垮塌,和刚中不得不推倒重来吗?如果是,这样的重大事件,为什么历代长阳旧志中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似乎唯一可以解释的是:李拔的修复是真修复,即根据有关资料,按照明代时昌贵塔的样子予以复原。

而且很可能,由于明代时的昌贵塔体量并不大,所以更容易修复好而后来和刚中组织的修复,实际上是拆除重建,并很可能按照今天鸣凤塔七级高塔的标准建设因为工程浩大,花费颇多,所以当他调任黄梅后,很可能因为经费紧张、执政理念不同等原因,继任者不予续建,最终导致了“工遂寝”,道光年间“惟层基在”的结果。

△2005年,笔者在鸣凤塔前留影(门超摄)根据同治《长阳县志》的记载,就在和刚中离任长阳97年后,长阳官绅依然为了“培植风水”“振兴文教”,再次把兴建宝塔提上议事日程,仅仅经历2年时间、2任知县,宝塔便修建成功。

只是,这座宝塔并没有建在昌贵岩上,而是将地址继续东移,选在了江北的“大花坪”,也就是今天叫做宝塔山或宝塔坡的地方塔的名字,也没有沿用明代的“昌贵塔”,而是取《诗经·大雅》诗句“有凤鸣矣,于彼高岗”之意,定名为“鸣凤塔”。

为什么没有在已有塔基的昌贵岩上进行续建,而是择地另建?我想,一定是同治年间的决策者们,认为宝塔山比昌贵岩更合适至于是不是因为昌贵岩地质条件不佳,历代长阳县志中都没有记载,值得地质学家考证另外,一些人士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说据传当年修塔,最初选定了多个地址,最后发现宝塔山上的土的密度最大,宝塔因此落户此地。

是真是假,难以考证总之,笔者认为:至少在1766年以后,特别是1865年以后,曾经矗立于清江南岸昌贵岩上的昌贵塔就逐渐淡出了普通公众的视野,仅仅在官方编修、普通人难得一见的县志中留有关于它兴废的只言片语。

乾隆中期重修的昌贵塔的第一层,其建筑构件因为岁月流转和各种建设而损失,直到今天连塔的地基都彻底掩埋在移动信号塔之下而昌贵岩,也或因为被民众讹传,又或岩、塔本系“穿角”而官方雅化,而为普通公众所淡忘、弃之不用。

何家坪的村民,受制于有限的口述史,以为昌贵塔是鸣凤塔的试验品,不知它最早建于明代之初,也不知它的本名,这是很正常的很多长阳人,哪怕他们是高龄老人也不清楚昌贵岩、昌贵塔,更是很正常的然而,从古籍中、从考察中,重新拾掇昌贵塔、昌贵岩的记忆,对今后的城市建设、旅游开发、乡村振兴,或许也有裨益。

往期精彩柿贝古松林的百年保护历程山鬼?木怪?——《菽园杂记》中记载的长阳明代异闻【长阳文征】李拔 ‖ 建修四路茶亭记愁门洞外鱼翻飞【长阳碑刻】桃山抗战后方医院去世官兵题名碑佷山访古公众号微信号 :ycroman1983 

QQ:139726006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就知道你“在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探索探索发现2005(探索发现2005何家村)速看

2023-09-09Aix XinLe166

探索发现2005(探索发现2005何家村)速看湖北长阳最古老的宝塔,据现有史料,是始建于明代初期的昌贵塔。…

探索速看快播大屏幕(快播大屏幕 WiFi起不来)

2023-09-09Aix XinLe89

速看快播大屏幕(快播大屏幕 WiFi起不来)曾几何时,迅雷是称霸中文互联网的下载工具,几乎每家每户的个人电脑,都会装上这个可爱的“小蓝鸟”。尽管十多年前网速还不快,下个DNF或者电影需要两…

探索探索发现2005(探索发现2005何家村)居然可以这样

2023-09-09Aix XinLe110

探索发现2005(探索发现2005何家村)居然可以这样提要:近年来,人们开始以摄影、摄像的方式“记忆”过去,用“读图”方式重新解读历史。老照片是影像凝固的历史,是历史瞬间的定格。通过老照片,新闻工作…

探索探索发现2005(探索发现2005目录)万万没想到

2023-09-09Aix XinLe51

探索发现2005(探索发现2005目录)万万没想到【顶级期刊目录】《财经研究》2021年第9期目录摘要…

趣闻元旦手抄报内容简短(元旦手抄报内容简短一年级)越早知道越好

2023-09-09Aix XinLe140

元旦手抄报内容简短(元旦手抄报内容简短一年级)越早知道越好元旦节也是新年的第一天,很多人都会在这一天准备一些庆祝活动。元旦节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描写元旦节的诗歌也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