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古墓全集高清(探索发现2015古墓全集)原创
在位于鹤壁市的辛村墓地,考古队原本期待能找到卫国都城的遗址,或是与之相关的大型建筑遗存。然而挖掘的结果却令所有人感到意外:在这片商周墓群的范围里
朝歌,商王朝曾经的国都这座三千年前的帝国都城,坐落在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相传,商纣王曾经在朝歌的行宫别院里建设了臭名昭著的“酒池肉林”之后,周文王把自己的第九个儿子分封在这里,建立了卫国在位于鹤壁市的辛村墓地,考古队原本期待能找到卫国都城的遗址,或是与之相关的大型建筑遗存。
然而挖掘的结果却令所有人感到意外:在这片商周墓群的范围里,竟然出现了五座明清墓葬……
明清墓葬群航拍在考古队新发现的明清墓葬中,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其中的三座:M16、M17、M18▶▶▶奇异的龟顶墓M16墓葬顶部本被乱石铺满随着覆盖于乱石之上的杂土被清理掉,眼前的景象让所有考古队员大吃一惊:。
墓顶上的龟状乱石之前大小不一的乱石,经过考古队员仔细清理,竟然显现出一只乌龟的形状“乌龟主题”墓葬在古代比较常见,例如山西沁县曾出土一座平面呈乌龟状的金代砖室墓,广东湛江市雷氏墓群中也有龟形石墓,但这种在墓顶用大量的碎石块堆垒的“龟顶墓”,目前在国内尚属首例。
与之相邻的M17墓葬,同样也用碎石铺满墓顶考古专家认为,用细小的碎石铺满墓顶,洛阳铲之类的发掘工具便无用武之地,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盗墓贼的盗扰▶▶▶神秘的墓侧洞由于传统大揭顶式的发掘会破坏墓葬的完整性,从墓门进入又受到诸多阻碍,墓葬下方的侧洞便成了考古人员进入墓穴的突破口。
利用吹风机,考古工作者让原本密闭墓室里的空气开始循环。将入口处的淤泥清走之后,身体瘦小的考古队员开始尝试钻进侧洞。
考古人员钻入墓底小洞既然整个墓室外部被封锁得如此严实、坚不可破,为什么在墓室的底部要留有这么一个小洞呢?原来,这和一种叫“二次葬”的丧葬形式有关对整个家族来说,去世的顺序一定有先有后在先人逝世时,墓葬就要进行封口处理。
之后,当家族有人逝世时,后人便可以从预留的洞口进入,重新打开墓室,让去世的亲人与之前的先人埋葬在一起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重视祖先崇拜、血缘亲情的文化渊源墓室门框上雕刻的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等代表孝道的图案也能够反映这一点。
墓室门框上的雕刻装饰▶▶▶有争议的家族墓在M16墓葬内,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块墓志。
M16墓葬内的墓志根据墓志记载,墓室的主人是明朝万历年间人李慎初;他的爸爸叫李沦,曾经考取进士,在山西太原做过知县根据古代的昭穆制度,即宗庙的排列次序,始祖在宗庙中居中,以下子孙分别排列左右考古人员因此判断,这是一座家族墓。
根据昭穆制度,有考古人员认为M18号墓葬埋葬的是大家长李沦;也有人依据当地父子相邻而葬的风俗,推断M16旁边的M17才是李沦之墓。很快,M17墓葬中墓志的发现让争议尘埃落定。
考古队员查看M17墓志在解读了M17号墓葬出土的碑文后,考古人员得出结论:M17号墓主人的身份并不是李沦,而是李沦的兄弟李泮根据墓志记载,李沦一辈共有兄弟四人考古队员按照昭穆制度推测,工地的西边或许还有未被发现的墓葬……。
▶▶▶打开的石墓门M18号墓的顶部的式样,是一种叫做“穹窿顶”的独特设计这与之前在附近地区的发现都不一样因为砖石有防腐、耐压的特性,穹窿型的顶部设计能把重量均匀地传向四壁因此,这种坚固的墓葬顶式在古代非常流行。
考古人员查看穹窿顶巨大的封门石死死顶住墓门,严密的糯米汁将缝隙牢牢粘合,这些“防盗措施”让M18看起来是所有墓葬中安全等级最高的一座但让考古队员感到忧虑的是,墓室顶部有个直径将近半米的缺口令人担忧的事不止这一件,在发掘进行到第一天下午时,考古人员发现墓口竟然没有门。
根据以往的经验,墓室在建成之后都应当进行封口处理。这座缺了门的墓葬,难道已经被盗墓贼捷足先登了吗?
考古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里挖两个小时之后,缺失的墓门终于被发现,但是门却呈现向内开启的状态破损的墓顶、敞开的墓门、跌落的砖石……考古队员认为M18很可能已经被盗但是,与M18紧紧相连的M17、M16墓葬却没有被盗……这其中的秘密,还要等待进一步的研究去解答。
探索发现《辛村明代古墓群》播出时间:7月12日 21:53监制/闫东 主编/刘铭 黄丽君编辑/张兰 吴婉玲 彭书慧(实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