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历史天气查询2021(历史天气查询2021年)干货满满

2023-09-07Aix XinLe

本周份的研究前沿、科技进展、科研利器、气候行动、产业展望......

历史天气查询2021(历史天气查询2021年)干货满满

 

气象周刊收录最近一周发布的    顶刊论文和权威资讯      2021年第14期❖ 研究前沿 8条  ❖ 科技进展 6条❖ 科研利器 6条❖ 学界范式 5条  ❖ 气候行动 5条❖产业展望 7条内容|方俊颖   

排版|方俊颖   关于本期本期共6883字,读完约需10分钟,其中64%的资讯来自公众号,14%的资讯来自国内的其他平台,22%的资讯来自国外的平台笔记式难免有疏漏,请以原文为准,还望各位前辈和同学不吝赐教。

喜欢的话可以点击上方的「#气象周刊」加入订阅版面更新根据上期的调查,90%的读者更喜欢这个新版面,主要是因为大家普遍有自己关注的和想跳过的板块,这样排列可以直达自己感兴趣的板块那就继续用这个新版面吧,如果有其他好建议也欢迎告诉我~。

研究前沿PNAS:自然变率可解释模式的对流层温度差异3.30 PNAS 文章

平均而言,气候模式严重高估热带对流层增温,只有少数模式与卫星观测结果相匹配本周二(3.30)发表在《PNAS》的研究表明,过去数十年的自然气候变率可以解释模式和卫星观测在对流层中层的温度差异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13/e2020962118。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Science:北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3.26 Science 报道

上周三(3.24)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利用北极高纬度地区首个洞穴地质记录,指出约58万年前的北极比今天至少暖3.5°C,大面积的永久冻土融化,降水显著增加在这次变暖事件中,北极受到的影响比全球其他区域更大。

可以预计,如果目前的气候变化持续,可能将出现类似的情形该研究入选上周五(3.26)《Science》的“本周科学”专栏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1/6536/twis

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科学试验3.26 AAS 公众号

暴雨所组织开展了2018和202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联合科学试验,在国内首次实现梅雨锋降水云系飞机穿云观测,共飞行16架次,获得暖云降水粒子垂直演变的观测事实,表明粒子碰并与增长过程是导致影响下落粒子增大的主要原因,对改进模式的暴雨预报有参考意义。

基于试验数据,验证了地-星基观测和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系统地研究了梅雨锋暴雨的形成、消散的过程和原理相关文章发表在《AAS》,备受关注阅读原文全球热带气旋内核区降水减弱3.29 Nature Communications 文章

本周一(3.29)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表明,1999-2018年间在全球范围内,热带气旋降水率增加了约8% ,主要由于热带气旋外区的降水率随海表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热带气旋内核区的降水率下降了约24% ,可能主要由于大气稳定性的增加。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2304-y

AGU:陆面过程在广州极端降水中的作用3.30 AGU 公众号

发表在《JGR:A》的研究利用美国GEFS预报资料及中尺度WRF模式,对2017年5月7日发生在广州地区的破纪录降水事件进行集合数值模拟,揭示了陆面过程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城市化造成的近地层热力和动力差异。

这项研究对于华南地区强降水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阅读原文Rossby波破碎叠加大气河造成极端降水事件3.29 许小峰 公众号

大气河或Rossby波破碎的单独作用可以造成强降水等剧烈天气发表在EGU旗下《Weather and Climate Dynamics》的研究(wcd.copernicus.org/articles/2/129/2021)首次对这两个天气尺度过程进行了全球范围的系统性气候学分析。

这两个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导致全球多地出现极端降水事件,尤其是在干旱的副热带地区由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解读阅读原文青藏高原的人为气候增暖被低估3.30 大气所 公众号

本周二(3.30)大气所团队发表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的研究指出,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快速增暖可归因于人类活动,特别是温室气体的排放以CMIP为代表的当前气候模式整体上低估了近几十年青藏高原的人为气候增暖。

阅读原文火山气溶胶强迫影响全球季风区的降水预估3.28 大气所 公众号

气候变化预估的现有情景均未考虑火山气溶胶的潜在影响大气所和NCAR等团队发表在《Earth’s Future》的研究揭示了火山气溶胶强迫对全球季风区降水预估不确定性的影响,定量估算了火山强迫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信号萌芽期的影响。

基于统计方法建立的未来百年火山气溶胶强迫数据,明晰了自然辐射强迫因子对长期气候预估不确定性的贡献阅读原文科技进展NOAA:未来气象卫星的构思3.26 BAMS 文章

2014-2018年,NOAA开展了卫星观测系统的研究,以规划未来的业务环境卫星星座上周五(3.26)发表在《BAMS》的文章介绍了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包括观测优先级、成本估算和主要挑战等这个卫星星座将于2030年开始运行,继承目前的GOES-R和JPSS卫星,以用户需求、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为导向。

https://journals.ametsoc.org/view/journals/bams/102/3/BAMS-D-19-0258.1.xml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台湾气象局 x NSSL:多雷达QPE业务系统3.26 BAMS 文章

过去20年,台湾气象局和美国强风暴实验室(NSSL)合作研究,开发出QPESUMS系统,输出1km高分辨率逐10分钟输出的降水监测和预报产品,改善台湾地区的强风暴和洪水的监测和预报相关介绍论文于上周五(3.26)发表在《BAMS》,包含QPESUMS系统中定量降水估计(QPE)的业务性能概述。

https://journals.ametsoc.org/view/journals/bams/102/3/BAMS-D-20-0043.1.xml

清华大学:全球高分辨率碳排放网格数据集4.2 大气成分变化及气候环境影响 公众号

清华大学团队将全球点源数据库、基于分级路网的全球机动车排放网格、基于AIS的船舶排放数据库等多源数据流整合建立了全球高分辨率碳排放网格数据集(Global Carbon Grid)目前上线发布1.0版本,提供2019年全球0.1°×0.1°分辨率CO2排放数据,分电力、工业、民用、地面交通、船舶、航空六个部门。

阅读原文城市院:识别零度层亮带的新系统3.30 城市院 公众号

我国偏振雷达(S/C/X波段)的亮带识别算法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算法,只采用反射率因子进行识别城市院团队研发了利用偏振参量开展零度层亮带识别的新方法及系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有广阔的业务应用需求。

阅读原文气象领域的云计算和数据平台3.29 气象汇 公众号

Pangeo是一个地球科学大数据平台,旨在利用可协作的开源工具生态让学者可在云上分析数据,从而减少下载和管理数据的时间以Pangeo为例,了解国外地球科学领域在数据平台和云计算方面的探索,并从气象数据、技术工具和开源方面讨论目前国内气象领域的现存问题。

阅读原文走向开放的天气和气候科学3.29  旺德福居 公众号

EGU的一篇综述文章总结了2018年IEEE的“数字时代中的天气和气候科学”专题讨论会目前已有WRF、MPAS、CESM、IFS、CMIP、ERA等开放数据和开源软件,中国气象领域也有很多开源项目文章提出一系列建议,让学科进一步开放。

阅读原文科研利器新书:《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3.31 气象出版社 公众号

由气科院徐祥德院士主编,综合论述了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机制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大气水分循环结构的概念模型及其驱动因素,剖析了水汽输送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响应同时,提出青藏高原多圈层综合观测的实施方案。

阅读原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新书:《空气质量和雾霾天气预报方法与应用》3.31 气象出版社 公众号

南京大学王体健教授的新书,介绍我国环境气象和化学天气预报问题的特点、空气质量和雾霾天气预报的方法、空气质量模式和预报的发展历程本书对预报方法、模式系统、预报技术和应用实例等方面的介绍比较系统和详细阅读原文

新书:《室内空气污染与控制》3.28 科学出版社 公众号

室内空气污染物和污染源具有多样复杂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天乐教授的新书,系统阐述了建筑物室内和地铁、汽车、飞机等密闭空间的空气污染概况、空气污染的控制理论与技术阅读原文工具:地球科学数据的插值工具pyinterp。

3.25 气象汇 公众号

面向地球科学领域的插值Python库可使用n-variate和bicubic插值方法以及非结构网格进行2D/3D/4D插值附官方文档,提供详细示例阅读原文工具:更高效的气象数据存储格式Zarr4.1 气象汇 公众号。

目前气象领域的数据存储格式大多都是netCDF、HDF、Grib格式,但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以及云计算的发展,针对云计算优化的文件系统应运而生Zarr是一种存储分块、压缩的N维数组格式和netCDF格式相比,其效率提高非常明显。

阅读原文经验:气象研究者使用AI前需要注意的问题3.26 气象汇 公众号

上周三(3.24),ClimateAi的数据科学家Stephan Rasp在博客撰文,提醒AI只是一种工具,并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用AI解决建议在启动一个气象AI项目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获得训练数据?如何验证结果?是否在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个人能力充足吗?原文是经Stephan授权后的中文翻译。

阅读原文学界范式顾震潮先生对早期数值天气预报的贡献3.28 AAS 文章

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对数值模式的发展知之甚少中山大学吕建华教授撰写的纪念顾震潮先生的文章近日在《AAS》正式上线,做了详细的历史考据,列出1959年前顾先生数值天气预报小组的几乎所有文章已故的顾先生是Rossby的得意门生,也是上世纪50-70年代中国现代气象学的主要带头人,这是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科学家非常棒的文章。

www.iapjournals.ac.cn/aas/en/article/doi/10.1007/s00376-021-0268-y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Phillips:阅读、思考、编程的工作范式3.31 中国气象局干部学院 公众号

《气象科技进展》对美国气象学家Norman Phillips(1923—2019年)的纪念文章Phillips被AMS称为现代气象学的“巨人”,是理论气象的先行者,展示了数值模式可以预报天气并开发了首个气候环流模式。

他的“阅读、思考、编程”工作范式,简单中透露了过去百年以来气象学科发展的主旋律阅读原文张小曳院士:探究环境与气象之间的奥秘3.21 新华网 发布

新华网旗下的《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视频节目对气科院张小曳院士进行采访张院士开创了国家级沙尘暴预报业务系统,主持建立中国雾-霾数值预报系统,一步一个脚印地将科学研究和应用拓展到国际上,成为新兴、交叉的环境气象领域带头人。

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21-03/21/c_139824806.htm

TED:空气碳捕集3.30 CTeam 公众号

CTeam在去年秋在北京举办了 TED x CTeam活动,邀请五位专注于地球减排的业内人士现场分享他们的思考与行动,其中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李佳副教授的分享《空气碳捕集》本录屏已获TED授权阅读原文贾朋群:气象科学的“内卷”

3.24 干部学院 公众号

中国气象局干部学院贾朋群老师在《气象科技进展》撰文,近现代气象科学因卑尔根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完美接力实现过渡,而世纪之交气象学发展的“内卷”趋势则逐渐明显技术和多学科或使气象学避免“内卷”,美国学界的一个举措是在自然科学基金放大技术的推动作用,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则增设了交叉学科部。

阅读原文气候行动Science:“碳捕获”正迈向实际应用3.26 Science 报道

Science于上周五(3.26)报道,包含有机溶剂的新一代化学碳捕获方法正在开发中这个月的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使碳捕获成本降低约20%,相比此前昂贵的碳捕获方法,具有较好的商业可行性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1/6536/1300。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Science:美国环保局的气候变化网页重新上线3.26 Science 报道

Science的“News at a glance”专栏报道,特朗普政府在4年前关闭了美国环保局(EPA)的一个关注气候变化的网页(www.epa.gov/climate-change),该页面近日重新上线,并计划在未来更新有关气候科学和气候行动的最新资讯。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1/6536/1290

BAMS:对气候模拟和气候服务的建议3.26 BAMS 文章

气候模式和气候服务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来自Met Office、ECMWF等机构的欧洲学者提出探寻气候服务需求、加强信息传播、评估气候服务价值、制定气候服务标准等建议https://journals.ametsoc.org/view/journals/bams/102/3/BAMS-D-20-0103.1.xml。

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29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公众号

最新研究指出,中国当前的治理环境确保了国内政策的整体性与一致性,但具体的气候适应措施有时缺乏针对行业或区域的视角在气候适应、扶贫、经济转型升级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之间进行更多的跨领域合作,将形成更全面的气候政策制定思路。

阅读原文全球变暖加剧心血管病风险3.31 大气所 报道

大气所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合作研究显示,长期气温变化对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气温变化每升高1°C,我国人群平均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会增加6%、冠心病发生风险会增加7%、脑卒中发生风险会增加3%。

研究同时表明,气温变化对城里人和血脂异常的人影响更为明显http://www.iap.cas.cn/gb/lunbo/202103/t20210331_5987921.html

产业展望航天宏图:沙尘天气过程智能监测分析3.31 航天宏图 公众号

航天宏图研发的大气环境监测SaaS平台,利用RGB合成技术、多通道动态阈值法、机器学习方法等多种技术,开展沙尘判识、沙尘强度指数计算以及沙尘强度等级划分,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业务保障沙尘过程监测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阅读原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心知天气:全球网格级预报数据API产品上线3.26 心知天气 公众号

上周五(3.26),心知天气上线全球网格级预报数据及其API产品,可以查询全球任意坐标未来15天逐1小时的天气预报,分辨率为10公里,要素多达15项,更好地服务全球市场阅读原文KuWeather x 高德地图:清明出行预测报告。

3.31 高德地图 发布

高德地图联合全国交通部门、KuWeather共同出品《2021年清明出行预测报告》内容包括清明节期间特殊天气路网地图,清明期间(4.3-4.5)我国中下游地区会经历降水的洗礼,大部分地区气温与往年相差不大。

https://report.amap.com/share.do?id=a184b07a7835a28b01788198fb5f4dbb

中国天气网 x 淘宝:发布“丝袜温度”指数3.25 中国新闻网 报道

上周四(3.25),中国天气网、淘宝联合发布《淘宝丝袜气象经济学冷知识》,解密丝袜消费背后的气象经济学当气温位于18-25℃区间时,消费者上淘宝购买丝袜的人数、销量均会激增今年“入春”提前,丝袜的销量高峰也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

但只分析了短短十天的数据,似乎噱头大于实际价值http://www.chinanews.com/business/2021/03-25/9439893.shtml

远景 x 红杉:成立100亿元规模的碳中和技术基金3.29 远景科技 公众号

本周一(3.29),远景科技集团与红杉中国宣布,将共同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投资和培育全球碳中和领域的领先科技企业,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这是国内首支绿色科技企业携手创投机构成立的百亿规模碳中和技术基金。

阅读原文隆基:转型“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3.30 能源杂志 公众号

隆基清洁能源在成立之初有投资光伏电站的定位,但现在去除了投资的定位,明确自身是为客户提供光伏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积极探索打造从开发、建设、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环境友好、电网友好、系统友好、收益友好”的光伏电站。

阅读原文远川研究所:“碳中和”背后的中国能源大三角3.18 远川研究所 公众号

远川研究所重磅出品的新能源行业分析“碳中和”的本质,是一场硅能源取代碳能源的能源革命,对中国而言是一场比半导体更重要的军备竞赛中国的“生产-传输-利用”能源三角,背后是“光伏-特高压-电动车”这三个庞大的产业,形成闭环,自我造血。

阅读原文END内容  |  方俊颖排版  |  方俊颖

感谢本期的情报提供者:刘欢 x 2    许小峰 x 1    陈德辉 x 1    吕建华 x 1韩威 x 1    金玲 x 1    徐建军 x 1    傅刚 x 1刘飞 x 1    金宏春 x 1    李杨 x 1    吴飞 x 1

潘红 x 1    蔡慈澜 x 1谢谢你看到了最后,气象周刊每周五首发于“气象家园”公众号,欢迎点击下方卡片「设为星标」:致谢回顾一下气象周刊“创刊”以来的这半年多首先,特别感谢气象家园的清风大大,给我这个平台做学术情报,一不留神,从去年7月3号到现在保持着每周连载。

全靠很多前辈给予的鼓励和建议,尤其是老师们的关注和不吝赐教,这个笔记式的东西才维持至今、不断丰富同时也有赖于气象家园这个温暖的地儿,感谢老五、笨笨、岩鸣学姐对我的照顾有加,感谢雨恒、子涵、卓媛前期协助周刊的选题和编译,感谢卓媛时常帮忙排版。

气象周刊的策划,受《科技信息快递》、《国际气象视野》和天机公众号“气象行业一周新闻回顾”启发而连载的过程中也从气象学家(志鹏师兄)、气象汇(扬哥)、观天者说(叶老师)、环境人养成记(雅珍)等公众号的选题、版面、初心等方面学习了很多。

期间虽有迟疑、有彷徨、有过自我追问,也每每谨记葛饰北斋的那句「就是要学会忍受耻辱,自己都不满意的作品,也要咬紧牙关展示给世人看」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会发现,去年20多期的气象周刊以收录国外媒体信息为主,平均每周收录10条。

而到了今年,最近几期突然连主流的国内媒体和公众号都覆盖到了,每周达到60-90条2021年,气象周刊的目标是推送国内外全网一周内首发的权威资讯——以求降低国内外的信息差,降低公众号和其他媒体间的信息差,降低过时资讯的“炒冷饭”现象,提供有来源可循的权威资讯。

我猜,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资讯的「权威性」经过半年的了解和甄别,我试着整理了一份可靠资讯的来源清单,每期周刊90%源自这些机构和媒体这份清单的1.0版本将公开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群策群力,一起完善它每期周刊的10%来源并不固定,它可能是突发的、跨界的、现象级的。

因为世界实在是太大,也太精彩了而且气象是盐,不同圈层、不同行业都和气象交互着,创造着新的价值光凭已知来源的信息不可能一窥全貌但是,如果你也参与进来,那说不定我们可以做到我个人很喜欢“众包”的概念,物件是私有的,但众人的思想是无界的。

假如你也相信优质信息的流通,是促进整个气象领域发展的其中一个buff,假如你愿意分享你所知道的优质资讯,请在文末联系我,一起参与下一期气象周刊的诞生。

交流指正、提供情报及申请转载,欢迎添加微信(中山大学博士生方俊颖)

喜欢的话,“分享、点赞、在看”三连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历史历史天气查询2021(历史天气查询2021年)干货满满

2023-09-07Aix XinLe167

历史天气查询2021(历史天气查询2021年)干货满满本周份的研究前沿、科技进展、科研利器、气候行动、产业展望......…

探索qq将军(qq将军令下载)奔走相告

2023-09-07Aix XinLe102

qq将军(qq将军令下载)奔走相告语文教材新增文章《周亚夫军细柳》原文、译文保存一下!…

知识知识付费网站(知识付费网站代理站长)难以置信

2023-09-07Aix XinLe113

知识付费网站(知识付费网站代理站长)难以置信时过境迁,最近有很多朋友问我知识付费还能不能做?还值不值得去做?我的答案是不仅值得做,还需要好好去做。因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知识付费赛道都仍…

历史历史朝代顺序表顺口溜和解释历史的英文形容词南京历史天气

2023-09-07Aix XinLe0

历史朝代顺序表顺口溜和解释历史的英文形容词南京历史天气  磅礴消息记者从相干部分得悉,出名天文汗青学家汗青朝代次第表顺口溜和注释、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退休职工张培瑜研讨员南京汗青气候南京汗青气候,因病治疗无效,于2023年8月27日上午在南京死,享年88岁…

历史历史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四轮历史朝代顺序及帝王历史学家许倬云

2023-09-07Aix XinLe0

历史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四轮历史朝代顺序及帝王历史学家许倬云  1.有关部分和单元根据职责做好防雾筹办事情;2.机场、高速公路汗青学专业大学排名天下第四轮全国历史天气查询2345、轮渡码甲等单元增强交通办理汗青朝代次第及帝王,保证宁静;3.驾驶职员留意雾的变革汗青学专业大学排名天下第四轮,当心驾驶;4.户外举动留意宁静全国历史天气查询2345…